民進黨訴諸群眾運動的“火大列車”已經啟動,除了舉辦連串群眾大會之外,并將于明年1月13日號召群眾游行。臺灣《中華日報》今日發(fā)表社論指出,活動看起來聲勢仿佛不小,但“三要”─要生活、要民主、要改革之訴求空洞,正當性與合理性也不足,黨內高層又各行其是,恐怕難以激起全民共鳴,綠營群眾也未必群起響應。
社論摘編如下:
民進黨訴諸群眾運動的“火大列車”已經啟動,除了舉辦連串群眾大會之外,并將于明年1月13日號召群眾游行,聲勢仿佛不小,但“三要”─要生活、要民主、要改革之訴求空洞,正當性與合理性也不足,黨內高層又各行其是,恐怕難以激起全民共鳴,綠營群眾也未必群起響應。
民進黨靠群眾運動起家,號召群眾走上街頭不足為奇。值得注意的是,蘇貞昌接任黨主席以來,刻意展現溫和理性的形象,面對美牛及證所稅等重大議題,都希望民進黨團抗爭不要太過激烈,以免升高朝野對立,影響社會觀感。然而,日前在首場群眾大會上,卻極盡煽動群眾之能事,為何在短短幾個月時間,會有如此大的轉變?火大游行又會激起多大的怒火?值得深入探究。
蘇貞昌發(fā)動“火大系列”群眾運動,目標當然鎖定“嗆馬”。無可諱言的,當前臺灣深受國際景氣不佳影響,經濟衰退,物價連漲,民生痛苦,許多人對當局施政成果不滿意,民進黨順勢操作,發(fā)動群眾走上街頭抗議,一方面宣泄綠營群眾的情緒,一方面累積動員能量,為2014年“七合一”選舉暖身,就在野黨立場而言本是無可厚非。
不過,蘇貞昌強勢主導“火大群眾運動”,其實是想鞏固黨主席的領導權。他上任之后,島內經濟情勢惡化,民眾對國民黨固然不滿,但對民進黨的支持度并未增加,民調顯示對民進黨不信任者,仍多于對國民黨不信任;蘇貞昌謹小慎微,使黨中央在許多重大議題上,都顯得反應遲鈍無力。相反的,蔡英文卻頻頻出招,搶盡媒體版面,常迫使黨中央跟進,蘇貞昌如不展現領導權威,民進黨“兩個太陽”態(tài)勢將會越趨嚴重,這才是蘇貞昌決定放手一搏的關鍵因素。
然而,蔡英文對火大群眾運動卻如此定調─“為‘國是會議’上街頭”,可以明顯看出,蔡英文與蘇貞昌既不同調,也不想見到蘇貞昌獨領風騷?梢灶A見,蔡系人馬縱不致于袖手旁觀,但也不會密切配合大力動員,火大群眾運動充其量只能鞏固民進黨的基本盤而已。
更重要的是,火大群眾運動訴求“要生活、要改革”,但最近一段時間來,民進黨在穩(wěn)定物價、安定民生方面,從未提出建設性的具體方案,卻一味想要“來亂的”;國民黨提出的諸多改革方案,民進黨也從未共體時艱予以支持,反而百般杯葛不斷抗爭,試問:如此怎么讓人相信,民進黨可以解決民生問題,能夠大力推動改革?
至于“要民主”,無非針對所謂“媒體壟斷”。根據統(tǒng)計,今年上半年全臺上網人口已突破1700萬;民調也顯示,臺灣網絡使用率高達74%,較平面媒體的67.7%還高,充分顯示臺灣新媒體時代已進入已開發(fā)階段,單一媒體壟斷市場毫無可能。是故,所謂“反媒體壟斷”根本是假命題,用意是以反媒體壟斷為名,肆行“反中”之實。
觀諸民進黨“火大列車”的“三要”訴求,毋寧是勉強拼湊而成。盡管這是蘇貞昌擔任黨主席之后的街頭“處女秀”,一時之間似有其聲勢,但續(xù)航力如何?攏聚人氣效力又如何?實在很難讓人“高看”。
[責任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