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是否參選2014或2016,蔡英文巧妙地用兩個“選項”來回答。臺灣《聯(lián)合報》今日發(fā)表評論指出,2016,要持續(xù)讓自己是選項;2014,則要黨必須持續(xù)有新選項。何以致之?蔡英文應思考,如何結合黨內(nèi)外力量,推動民進黨“典范轉(zhuǎn)移”,形塑具本土關懷、務實兩岸及國際現(xiàn)勢的具體論述,提供民眾可信任的選項,才是她與民進黨更上層樓的最佳選項。
評論摘編如下:
選后不到半年,民進黨前主席蔡英文對下一步已兩度表態(tài)迎拒。對于是否參選2014或2016,她巧妙地用兩個“選項”來回答。但褪去文字游戲的外衣,仍須面對最重要的問題:如何讓自己及民進黨成為符合民眾期待的“選項”。
談2016,她說,作為政治人物就是“持續(xù)讓自己成為一個選項”,同時感謝609萬票支持者“沒有潰散”。被問到2014是否出戰(zhàn)臺北市長,她則說,過去都只在固定幾個人身上打轉(zhuǎn),黨要成長,必須要持續(xù)不斷有“新的選項”出現(xiàn)。
解讀蔡英文談的兩個“選項”:2016,要持續(xù)讓自己是選項;2014,則要黨必須持續(xù)有新選項。何以致之?
不說打過2012臺灣地區(qū)領導人選戰(zhàn),2014的五市高度,或嫌略遜一籌;從她選后成立“小英基金會”,延攬林全、陳博志等具政策謀略人士籌組“影子內(nèi)閣”的企圖觀之,已是“志不在2014”。更重要的是,不論挺蘇人士是否有意拱蔡,她恐也打了算盤,不可能玩這場“雙輸”的局:贏了,面對2016,等于困在臺北;輸了,更是2010、2012、2014“連三輸”。
然而蔡英文選后只見對“一國兩區(qū)”、“美牛議題”的批判火力,卻不見務實的具體論述;選前匆匆拋出的“十年政綱”、“臺灣共識”、“大聯(lián)合政府”至今未見深化,甫休會的“國會”,朝野對峙更加劇!俺掷m(xù)成為選項”若只建立在“摧毀既有選項”的基礎上,終將不堪一擊。
蔡英文應思考,如何結合黨內(nèi)外力量,推動民進黨“典范轉(zhuǎn)移”,形塑具本土關懷、務實兩岸及國際現(xiàn)勢的具體論述,提供民眾可信任的選項,才是她與民進黨更上層樓的最佳選項。
[責任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