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三级理论A电影在线_日韩欧美精品在线_女女国产香蕉久久精品_成在线人视频免费视频网站

ad9_210*60
關鍵詞:
中國臺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文化社會

臺灣高教路在何方

2016年05月12日 07:46:00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經過多年的溝通、協(xié)商,近日,臺灣清華大學和新竹教育大學分別召開校務會議,通過兩校合并案。這是繼臺灣科技大學和臺灣政治大學、臺灣交通大學和陽明大學合并案后,臺灣又一高校意向合并。

  雖然此前臺南藝術大學與成功大學合校案反彈聲浪,引起臺灣立法機構關注,要求教育主管部門5月20日前不得推動公立院校合并,但高校合并在臺灣顯然已成潮流。

  “我的大學不見了,你的大學還在嗎?”這句玩笑話的背后,是臺灣高校陷于困境的無奈。

  “少子化”令生源減少

  據統(tǒng)計,近幾年臺灣各類高校招生缺額高達1.6萬人左右。2016學年度臺灣大學生源將比前一年減少5萬余人,據估計臺灣160所高等院?钟100所受到影響,部分私立大學只能招到幾百人。

  臺灣高校生源危機,“少子化”是重要原因。何謂“少子化”?指生育率下降,造成新增人口逐漸減少。2016年開始,臺灣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將超過14歲以下的幼年人口。有人形象比喻:臺灣的人口結構像個倒金字塔,下面的年輕人越來越少,上頭老人家的比例就顯得龐大而沉重。

  “少子化”令生源減少,學校招不到學生,尤其對于私立學校,一個很現(xiàn)實的問題擺在眼前:學費收入隨之減少,維持學校正常運轉的經費沒了出處,破產倒閉潮“山雨欲來”。預計到2021年,在160所大專院校中,將有1/3面臨破產倒閉,對臺灣高等教育體系帶來劇烈沖擊。

  老師也跟著“受罪”。據臺灣教育部門估算,未來如有60所學校倒閉,預計有14000多名教師將失業(yè)。一些學校面臨經濟壓力,采用補習班的做法:為壓低人事成本,采用學生人數(shù)加授課時數(shù)的“學時制”,打個比方,原來需要授課10節(jié)的老師,如果學生人數(shù)減半,老師則需授課20節(jié)才能夠領到原來的薪水。學校打“如意算盤”,老師們叫苦連天、罵聲四起。但能發(fā)得出錢,甭管多少,還不算最糟糕。更令人大跌眼鏡的,如屏東縣永達技術學院曾連續(xù)7個月發(fā)不出薪水,有的老師窘迫到借錢度日,甚至拉布條向校方抗議!斑@不但是整體教育資源的浪費,未來還將產生大量失業(yè)博士、教授,對臺灣的教育環(huán)境、品質都造成極大的沖擊與影響,勢必引發(fā)社會不安!敝袊幕髮W助理教授李孔智說。

  高等教育質量下降

  近日,英國泰晤士報高等教育?2016全球前百名聲譽最佳大學排行榜,臺灣大學作為臺灣地區(qū)唯一入榜的高校,其排名已連續(xù)3年下滑。這只是臺灣高等教育質量下降的一個縮影。

  過去,臺灣高等教育并非成直線式穩(wěn)定成長,經歷過停滯期,也經歷過擴充期。尤其是1996年至2007年間高校大規(guī)模擴充。政客出于討好選民、營造政績的考量;商人利字當頭、希望多一條財路;家長則欣喜于孩子有大學可上,更是雙手支持,一時間,“廣設大學”成為主旋律:李登輝執(zhí)政時期實行“增加高中和大學擴招”政策,陳水扁執(zhí)政時期又加碼“一縣一大學”。許多?茖W校在配套設施不足的情形下,短短數(shù)年內便快速升格、改制為學院或大學。12年間,無論是高校數(shù),還是學生數(shù)均大幅增加。本科院校數(shù)的增長率達148%,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的數(shù)量增長率達234.3%。當然,政策的確促進了各地區(qū)高等教育的均衡發(fā)展,但也導致臺灣高等院校在數(shù)量上嚴重飽和。2008年后,大學生就業(yè)難、高校生源不足等問題逐漸顯現(xiàn),臺灣“教育部”確立不再擴大高等教育的規(guī)模,但已經積重難返。

  與此同時,普通高等教育與職業(yè)技術教育定位越來越模糊。依照最初的定位,普通高校的主要任務是研究高深知識、培養(yǎng)專門人才,技職高校的主要任務是講授應用科學的相關知識、培養(yǎng)技術人才。但隨著野草瘋長般的升格潮,許多普通高校設置了應用性科系,如旅游管理、酒店管理等,或改變就業(yè)困難的傳統(tǒng)科系的課程結構,使其更偏向實用性。同樣,許多技職高校設立了許多與普通高校相同的科系,如企業(yè)管理、資訊管理等。

  “文憑貶值,高教失色!”“博士滿街跑,工作找不到!”這些話不是空穴來風,曾有學生英語單科不足10分卻能進入大學英語專業(yè)學習的例子。有臺灣學者指出,高校的升格、改制使許多學生的學歷升格,但能力并未得到相對的提升,這些大學生大多不愿從事中低層級的工作。而當前臺灣地區(qū)就業(yè)市場最欠缺的是中低層從業(yè)人員!案卟怀,低不就!迸_灣實踐大學副教授賴岳謙指出,高校普遍化導致臺灣高校競爭力下降,一些學校為了生存甚至不擇手段,加上臺灣相關教育制度也一定程度上阻礙了高等院校健康發(fā)展。

  想方設法尋找活路

  臺灣高教痼疾令教育界傷透了腦筋,可謂使出渾身解數(shù)。

  “并!薄巴藞觥笔且徽,目的在于“減”。臺灣“教育部長”吳思華去年曾表示,明年招生遇到第一波大限,之后持續(xù)惡化,2021年前如不減到100所,會是“高教大災難”。在這場高校裁撤合并潮中,頂尖高校亦不能幸免。

  臺灣“教育部”今年初表示,未來7年內還要推動8至12所公立大學合并?偟膩碚f,“減法”就是責令部分高校加速整改,否則就關門歇業(yè),或者只有與其他學校合并,才能繼續(xù)生存。根據“教育部”現(xiàn)行減招辦法:私校注冊率如連續(xù)兩年未滿七成、公校注冊率連續(xù)兩年未滿八成,即須減招。但是,新手段可能衍生新問題,校名情結、院系規(guī)劃、人事調整、資源分配等都是“并校”過程中需要謹慎考慮的問題,而校地校產、轉型方向等也是“退場”過程中需要解決的棘手問題。值得注意的是,即將出任臺灣主管高教的“教育部政務次長”陳良基,似乎對“大學合并”有不一樣的看法,未來政策是否生變還是未知數(shù)。

  招攬陸生、向大陸拋繡球是另一招,目的在于“增”。據臺灣“教育部”發(fā)布的數(shù)據顯示,2015年,陸生成為臺灣高校境外生的“大東家”,大陸赴臺就讀的學生總數(shù)達41927人,遠高于第二名馬來西亞的14946人,占臺灣大專院校境外生總數(shù)的38%。毫無疑問,陸生的到來緩解了臺灣相當一部分高校的燃眉之急,但陸生的相應待遇并沒有配套。

  不僅目前臺灣當局對陸生和外籍生、港澳僑生的健保及獎學金政策“大小眼”,而且“交流是統(tǒng)戰(zhàn)”“陸生是間諜”等聲音也此起彼伏。“有人欲丑化兩岸交流,硬扣陸生帽子,以遂其政治目的,阻礙兩岸和平交流!崩羁字潜硎,如果親身接觸兩岸高校交流,看到兩岸年輕人并肩學習歡笑的愉悅,就會體認到統(tǒng)戰(zhàn)間諜論的無知!澳贻p人間的交流是促成兩岸合作的最大可能性,以我在臺大經歷,陸生與本地學生打成一片,少有政治方面的瓜葛,大家都在互相學習進步。”臺灣大學教授張亞中說。

  還有不少“不正經”招數(shù)令人啼笑皆非。據臺灣媒體報道,為免于倒閉,有學校向私人借貸款應急,產生不少“債務黑數(shù)”;也有學校讓民間業(yè)者招收高中職生“真工作、假念書、賣文憑”,找“人頭學生”充數(shù);還有學校關閉不賺錢的系所,或合并班級成立“百人超大班”,把教學質量當兒戲。

  教育決定未來。臺灣當局若真正確立“育人”目標,將危機化為轉機,則要扛起應負的責任,來一場“斷腕”式的革命。(記者 吳儲岐 王平)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后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