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連線”網站1月1日文章,原題:中國已然崛起,我們應習以為常 我經?吹街v中國的文章在標題中使用“龍”字!褒垺弊謺屓寺(lián)想到火、激情和戲劇性,但好像這還不夠,談論“中國龍”的崛起還暗示著其他國家以及印度應該感到恐懼。
中國快速崛起的結果眾所周知,中國僅用30多年的時間,就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按購買力平價計算)、世界最大貿易國及全球經濟增長的引擎。這種變化速度之快、規(guī)模之大令世界矚目。
西方把中國的崛起視為對其霸主地位的挑戰(zhàn),就像其在20世紀上半葉對日本崛起的看法一樣。而在中國人看來,這只是回歸原本的秩序——在19世紀工業(yè)革命前的數個世紀里,中國一直是世界最大經濟體與世界中心。
中國讓西方緊張不安已是事實。中國重拾歷史地位的同時,粉碎了讓美國和西方愿意協(xié)助中國崛起與融入西方世界秩序的兩種誤解。這兩種誤解是,隨著現代化,中國會變得像西方國家,以及執(zhí)政的中國共產黨將不可避免地讓位于西式民主。
今天,上述兩種期待均與中國的變化不符。中國的政體和社會仍然是絕對中國式的,如果有什么變化的話,那也是中國共產黨對權力的掌控更加有力。而中國已明確表明,它雖是美國所領導的開放市場、自由貿易和投資的主要受益者,但決心對本國周邊及世界的經濟、政治和安全秩序擁有獨立的發(fā)言權。
中國想要主動營造周邊環(huán)境,并且利用其經濟實力打造互聯(lián)互通和各種機構,促進歐亞大陸一體化并將鄰國與自身拴在一起,這在2008年全球經濟危機之后變得愈加明顯。中國可能把2008年全球經濟危機看做機遇,因為美國和西方忙于國內經濟復蘇,卷入伊拉克、阿富汗以及后來的北非和東歐的事務。
今天,中國是其所有鄰國的最大貿易伙伴,包括美國的盟友如菲律賓和日本。連中國的主要戰(zhàn)略競爭對手美國,也與中國在經貿上關系密切。
中國正在采取下一步行動。一帶一路倡議、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金磚國家開發(fā)銀行的建立,區(qū)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談判、推動使用人民幣作為國際貨幣等,都是為了建立亞太新經濟秩序,并產生全球性影響。(作者希夫尚卡爾·梅農,印度前國家安全顧問,喬恒譯)
[責任編輯:李杰]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