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三级理论A电影在线_日韩欧美精品在线_女女国产香蕉久久精品_成在线人视频免费视频网站

ad9_210*60
關鍵詞:
中國臺灣網(wǎng)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臺北會談有效果:集思廣益 增進認同

2012年12月14日 09:39:00  來源:中國臺灣網(wǎng)
字號:    

  12月10日至11日,由兩岸統(tǒng)合學會舉辦的,以“強化認同互信,深化和平發(fā)展”為主題的“臺北會談”在臺北福華飯店舉行。香港中評社今日發(fā)表社評指出,本次“臺北會談”的重要意義在于,兩岸專家學者在平等對話和充分溝通的平臺下,對共同關注和關心的兩岸問題進行交流。兩岸雙方不斷加強和鞏固認同與互信基礎,增進交流與合作,尋求互利雙贏,推進兩岸關系不斷和平發(fā)展。

  社評摘編如下:

  12月10日至11日,由兩岸統(tǒng)合學會舉辦的“臺北會談”在臺北福華飯店舉行。本次會議邀請兩岸學者探討如何強化認同與互信、深化與鞏固現(xiàn)有的兩岸和平發(fā)展成果。包括大陸海峽兩岸關系研究中心主任孫亞夫、大陸著名對臺研究專家學者,也有臺灣地區(qū)專門進行大陸事務和兩岸關系研究的知名專家學者。兩天來,與會專家學者緊緊圍繞“強化認同互信,深化和平發(fā)展”的主題,對兩岸政治議題各抒己見,暢所欲言,擦出火花,達到了擴大交流、集思廣益、凝聚共識的效果。

  本次“臺北會談”的重要意義在于,兩岸專家學者能夠共聚一堂,各抒己見,在平等對話和充分溝通的平臺下,對共同關注和關心的兩岸問題進行交流,這本身就是凝聚智慧,化解歧異,尋求共識,也是為下階段兩岸政治協(xié)商鋪設道路,創(chuàng)造條件,營造氛圍。 

  值得關注的是,本次會議民進黨也派員與會,民進黨主政時的“陸委會主委”陳明通、吳釗燮、“副主委”游盈隆及多位兩岸專家都出席討論。盡管綠營人士都強調不代表民進黨立場,但紅藍綠半官方人士以學者身份共聚一堂,面對面交流,更加提高了本次會議的對話與溝通意義。民進黨主席蘇貞昌對本次“臺北會談”也持積極態(tài)度。11日他表示,民進黨不會回避大陸,他派“民進黨的代表”吳釗燮與會,并發(fā)表反映民進黨中央的立場的演說。就此而言,這場“臺北會談”就被賦予更深一層的意義,因為有了民進黨人士的參與,使“臺北會談”在搭建兩岸國、民、共三黨對話交流的層級上更為全面和完整,不僅具有象征意義,更具有增進了解,加強溝通的實質作用。 

  從本次“臺北會談”的主題來看,兩岸專家學者都更為關注兩岸政治議題,對兩岸政治議題的交流與溝通達到了更高的廣度和深度。兩岸認同與互信問題是兩岸政治議題中的重要方面,也是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的重要基礎。就兩岸關系走過的風雨歷程來看,兩岸的認同和互信問題始終貫穿于兩岸關系發(fā)展的全過程。兩岸關系中的認同問題,是多年來兩岸關系發(fā)展進程中各種因素交互作用下形成的,包括兩岸政治、經(jīng)濟、文化、社會等各方面因素均參與其中,因此是兩岸關系各因素的綜合體。而兩岸政治、經(jīng)濟、文化、社會等多層次復雜因素無時無刻不在起作用,同時又互相影響互相制約。因此,正確面對和處理兩岸認同問題就應當客觀、全面、辯證地看待兩岸關系中始終存在的既有因素以及隨著兩岸關系發(fā)展隨時可能出現(xiàn)的新形勢、新變化、新問題。

  在當前兩岸尚未統(tǒng)一的情況下,兩岸關系經(jīng)歷長期對立和曲折的情況下,兩岸人民仍然保持著共同的民族、文化認同。兩岸同屬中華民族,兩岸同胞始終是同根同源,血脈相連的中華兒女,絕大部分臺灣同胞是認同中華文化的,這是兩岸共同的根,也是兩岸同胞的情感紐帶和共同的精神家園。近四年多來,兩岸關系在和平發(fā)展的道路上不斷前進,通過兩岸積極有效地開展經(jīng)濟合作、人員往來、文化交流,兩岸同胞的聯(lián)系更加緊密、溝通更為順暢、情感更加深厚,兩岸人民對于當前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的大方向、大趨勢均表示認同和支持,這在今年一月臺灣地區(qū)領導人選舉中得到充分的印證。事實證明,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得民心、順民意、合民利,已經(jīng)成為兩岸的主流民意,構成兩岸強大的民意基礎。 

  在增進兩岸互信方面,當前兩岸最重要的任務就是進一步恪守反對“臺獨”、堅持“九二共識”的共同立場,進一步增進維護一個中國框架的共同認知。不可否認,兩岸在政治方面一直以來存在分歧,但兩岸雙方關于一個中國的主張一直有著共同點和聯(lián)結點,而且是在對待中國領土和主權的態(tài)度上一直有著共同點和聯(lián)結點,這是兩岸關系能夠和平發(fā)展最根本、最重要的基點。在這個基礎上,兩岸擱置爭議,求同存異,開展交流與合作,實現(xiàn)和平發(fā)展就有了重要條件和基礎,兩岸關系在這個基礎上,得以穩(wěn)定向前發(fā)展。 

  今年是海協(xié)會與;鶗_成“九二共識”20周年。回顧20年來兩岸關系走過的曲折歷程和近4年多取得的重大進展,1992年兩會達成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對于兩岸建立基本互信、開展對話協(xié)商、改善和發(fā)展兩岸關系,發(fā)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九二共識”的核心是堅持一個中國原則。 

  近年來兩岸關系之所以能夠實現(xiàn)和平發(fā)展,關鍵在于雙方做到了求堅持一個中國之同,存雙方政治分歧之異。實踐證明,在兩岸堅持的一個中國原則基礎上,兩岸求同存異是對待和處理兩岸政治分歧問題的務實態(tài)度、聰明智慧和有效辦法。兩岸對于一些既具有共同認知又存在深刻分歧的重大問題,必須正確把握好同與異的關系,善于求大同、存小異,乃至求大同、存大異。求同存異體現(xiàn)了彼此包容、靈活務實、相互尊重、積極進取的精神。只要雙方都有解決問題的誠意,努力尋求認知的共同點,妥善處理好分歧點,就可以找到彼此都能夠接受的解決辦法。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兩岸雙方尤其要把握住關于一個中國主張的共同點和聯(lián)結點,通過求同存異,增進維護一個中國框架的共同認知。在一個中國框架內,進一步增強政治互信、促進良性互動,為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開辟更為寬廣的道路、注入更加強勁的動力。 

  隨著兩岸關系的不斷發(fā)展,兩岸求同存異,同時也要不斷聚同化異。歷史和事實證明,兩岸關系始終處于發(fā)展變化的進程中,不可能靜止不動,停滯不前,兩岸政治議題是兩岸雙方遲早都要面對和解決的問題。兩岸由求同存異向聚同化異的方向前進,是兩岸進一步和平發(fā)展的內在要求,也是兩岸關系發(fā)展的必然規(guī)律。增進兩岸認同與互信,是確保兩岸關系不斷和平發(fā)展,實現(xiàn)行穩(wěn)致遠的重要基礎和必要條件。兩岸認同和互信不斷增強和鞏固,兩岸進一步開展合作與交流就有了保證,兩岸關系就能始終確保在和平發(fā)展的道路上不斷前進。 

  在兩岸關系的發(fā)展進程中,兩岸都要具備全局性、戰(zhàn)略性的眼光。在爭議和分歧面前,在阻礙和困難面前,雙方都要從兩岸和平發(fā)展大局出發(fā),從兩岸中華民族的未來著眼,從謀求兩岸人民的福祉著手,攜手并肩,攻堅克難,不斷加強和鞏固認同與互信基礎,增進交流與合作,尋求兩岸的互利雙贏,推進兩岸關系不斷和平發(fā)展。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后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