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評社發(fā)表評論員林淑玲的社評文章,分析民進黨敗選后的檢討。社評指出,蔡英文敗選后兩岸政策檢討喊得震天響,最后如果還是文字游戲大賽,毫無意義可言。社評直言:時間不是站在民進黨這方,機會、優(yōu)勢也愈來愈少,敗選后的綠營很急,但光急也沒有用,只有停止文字游戲,面對現(xiàn)實才能自救!
社評摘編如下:
民進黨選舉前后端出將以“九二精神與大陸溝通”的說法。這不是剛起鍋的“新菜”,陳水扁2000年520上任的2個月后就提出“九二精神非常重要”的說法,12年過去,民進黨原地踏步,蔡英文敗選后兩岸政策檢討喊得震天響,最后如果還是文字游戲大賽,毫無意義可言。
1月14日選舉前兩天,蔡英文重要幕僚蕭美琴主持蔡總部國際記者會,告訴國際媒體,并沒有所謂的“九二共識”,92年發(fā)生的事情是“九二精神”,而“九二精神”是指agree to disagree(沒有共識的共識)。選后,民進黨民意機構(gòu)黨團干事長蔡煌瑯召開記者會也表示,“九二共識”不存在,但“九二精神”確實存在。
不論是蕭美琴或蔡煌瑯,他們講的都是12年前的老梗。陳水扁2000年7月在陳水扁辦公室召開的記者會就提到,“‘一個中國’的問題,在1992年兩岸兩會曾有討論,但是沒有一致的結(jié)論,但是盡管沒有一致的共識結(jié)論,1992年的精神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們特別提到1992年的精神就是‘對話、交流及擱置爭議’。”民進黨同一套說法,竟用了12年。
根據(jù)相關(guān)脈絡(luò)分析,藍綠最大差距在于,國民黨的“九二共識”認為兩岸是以“一中各表”為共識;民進黨所謂的“九二精神”是兩岸沒有共識。蔡英文選前選后都沒有進一步闡述“九二精神”內(nèi)涵,民進黨強烈批判藍營,蔡版的“九二精神”里裝什么沒人知,遠不如陳水扁12年前至少還說“1992年的精神就是‘對話、交流及擱置爭議’”。
但不論是陳水扁版的“九二精神”還是蔡英文版的“九二精神”,都只是為了應(yīng)付外界的壓力,勉強套用“九二”兩字。陳水扁喊出“九二精神”后來搖身一變,與李登輝競逐“臺獨教父”之名。蔡喊出以“九二精神與大陸溝通”,既然“九二精神”內(nèi)容空無一物,如何做為溝通基礎(chǔ)?若只是沒有任何基礎(chǔ)的溝通,何以須要套個“九二精神”的外衣?這說來矛盾。
由此可見,民進黨選前選后的說法,還是脫不了文字游戲。這方面,民進黨要角每人都有一套,例如謝長廷去年主張以“憲法共識”取代“九二共識”,呂秀蓮喊出“九六共識”,蘇貞昌比蔡英文更早拋出“臺灣共識”。但總結(jié),這些所謂的“共識”與“精神”都只是自己講給自己聽的,要處理兩岸議題,要雙方都有共識,才叫共識,綠營要角的文字游戲,只是自己和自己有共識。
選后迄今,民進黨上下都說兩岸政策應(yīng)檢討,其中前民進黨主席許信良講得最白:“民進黨的最后一哩路是什么?就是兩岸問題,全黨都知道這次會敗選就是兩岸政策,讓民眾不放心!标愃庵髡䲡r期前政務(wù)官游盈隆也公開呼吁民進黨要深刻反省,否則將陷“不可能贏的情境”。
然而民進黨知道兩岸政策要檢討,和愿意務(wù)實面對是兩件事,就像包括蔡英文在內(nèi),有些人就認為,接受“九二精神”已經(jīng)是向中間移動;蛘咧皇窍霌Q個名詞,卻換湯不換藥,就如同蔡蘇的“臺灣共識”,謝呂的“憲法共識”、“九六共識”,基本上都是回避承認“一中”的“變體臺獨論述”。
不愿接受“兩岸同屬一個中國”是民進黨處理兩岸議題最大障礙,只要這個核心不變,以現(xiàn)在的兩岸關(guān)系、國際情勢,民進黨再多的檢討都是白費工。過去以來,民進黨每隔幾年就要來一次兩岸政策檢討,1999年因應(yīng)臺灣地區(qū)領(lǐng)導(dǎo)人選舉推出“臺灣前途決議文”時,自認是務(wù)實的兩岸政策,這次扛著“臺灣共識”參選的蔡英文也被綠營內(nèi)部認為是“理性、中道、務(wù)實”,實際上還是文字游戲的堆砌。
時間不是站在民進黨這方,機會、優(yōu)勢也愈來愈少,敗選后的綠營很急,但光急也沒有用,只有停止文字游戲,面對現(xiàn)實才能自救!
[責(zé)任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