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時序入秋后,應該是臺灣地區(qū)蔬果產量旺季。昔日此時,只要一張百元紙鈔(新臺幣,下同),市場繞一圈可買到一大顆高麗菜(卷心菜)、一把空心菜、一把油菜葉、兩斤橘子再加一盒雞蛋?墒墙袢沾藭r,要買到這些量的蔬果食材,一張500元鈔票可能都還不夠呢!
當年莫拉克臺風“吹漲”高麗菜價格,一棵菜要一百多元還上了島內新聞,可如今是不是大家已經(jīng)對高菜價見怪不怪了呢?一位島內人士感慨地說,近日,要到菜市場、或超市買蔬果,經(jīng)常繞了一圈、一圈,想了又想,始終買不下手,臺灣廉價、平價的蔬果時代,再也找不到、回不來了。
臺灣《聯(lián)合報》對此發(fā)文分析認為,不久前,島內便利商店強力推銷個人化的水果和色拉,香蕉的價格單位開始是算“根”、番石榴算“顆”、蔬菜算“克”,如此一來,蔬果價錢必受影響。
再加上,近日臺灣食安風暴橫掃,市場、超商告訴消費者,他們賣的產品是有生產履歷,是有運管足跡管控的,當然價格也是如履歷般的亮眼。
商家對蔬果、民生物品價格的調控如“溫水煮蛙”,商家要民眾漸漸習慣稍微調整的高價,然后要消費者對高價習慣與無感;再次習慣調整的高價,再讓消費者對高價習慣與無感,而且好似在告誡與教訓消費者,現(xiàn)在的蔬果就是這個價錢,是消費者要習慣與調整心態(tài)來適應市場價格。
否則秋收時節(jié),物產富饒的臺灣,蔬果在此時應該是過量才是,怎么在市場上買不到低價、平價的蔬果呢?臺當局加強查緝食安的同時,是不是也該管管蔬果了,是不是又有人有不法的介入,讓民眾失去品嘗平價蔬果機會?是不是瘦了消費者,可是生產的農民一樣卻賺不到錢呢?文章最后呼吁,平價的蔬果哪里找?臺當局是該管管了!
[責任編輯: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