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工商時報》今天的小社論說,實在難以想象,臺灣的銀行經營績效排名世界倒數(shù)第一,新任“金管會主委”陳樹難以忍受這樣的“屈辱”,訂下ROA(Return On Assets,資產收益率)要達到1%的目標,還賭上自己的烏紗帽。接下來會發(fā)生什么事呢?
先說結論,結果可能是:各銀行如期完成使命,ROA都沖到1%以上,陳主委的烏紗帽也穩(wěn)穩(wěn)的戴著,但臺灣的銀行體質,還是一樣糟。
這一陣子,新官上任的公股行庫負責人,都把“ROA要突破1%”往嘴上掛,新官們究竟是鸚鵡學語?還是有一套完整的想法?不妨看看前當局的例子。
小社論指出,前當局推動金融改革,口號喊的震天價響的“258計劃”,就“數(shù)字結果”而言,公股行庫都如期完成,可是如果去翻翻賬本,不難發(fā)現(xiàn),逾放壓低,多是因為計算分母沖高的結果,可能是展延貸款,或增加對地方政府的放款,與體質改善完全是兩回事。
在逾放數(shù)據變的好看的同時,其它的指摽,就開始變的不好看了,例如ROA,因為光做那些沒什么利潤的放款業(yè)務,獲利下降也是預料中事。小社論指出,現(xiàn)在輪到要沖獲利指標,變化了另一種形式的數(shù)字游戲,不難想見,以后公營銀行的覆蓋率,絕對只會在低標上游走,以免影響到獲利表現(xiàn)。那到底要如何是好?唯一的方法,早就說過多次:針對銀行家數(shù)過多的問題,好好處理吧。
[責任編輯:張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