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拒絕道德綁架,同樣也要拒絕道德虛無
近日,有網(wǎng)友發(fā)帖稱,上海地鐵上有一年輕男子以上班太累為由,拒絕給抱小孩的婦女讓座,還搶奪乘客拍攝的手機。隨后,該男子回應(yīng)稱,原本是想讓座的,但乘客再三指責讓他很氣憤,因此賭氣不讓。
原以為,此事會在網(wǎng)友間引起爭議。沒想到的是,輿論呈一邊倒態(tài)勢。網(wǎng)友們的意見很一致:讓座不是義務(wù),熱心阿姨和其他乘客不應(yīng)對該年輕男子進行道德綁架。
年輕男子給出的理由是自己做了一天志愿者,也很累。毋寧說,這是一種典型的道德困境。婦女和年輕男子都有占據(jù)座位的理由,對此作出任何簡單化的評判都是不妥當?shù)摹?/p>
但是,有幾個細節(jié)值得我們注意。首先,至少在視頻中,很難看出這位男子的身體有異樣。他一開始是否有讓座的打算,別人更是無從得知。因此,包括熱心阿姨在內(nèi)的旁人在當時處于不知情的狀況之下。就此指責阿姨進行道德綁架,未免太過武斷。其次,年輕男子未能與他人理性、坦誠地交流,面對指責的過激反應(yīng)也并不值得提倡。他在視頻中面帶笑容,并聲稱:“難道我要和她講道理嗎?”還有現(xiàn)場目擊者稱,當時該男子突然搶了對面姑娘的手機。他被幾個男士按倒之后說了一串外語,有人在其中聽到了罵人的話。平心而論,如此行為非但不能化解道德困境,反而激化了矛盾。
可見,事情本不至于掀起波瀾。如果年輕男子能夠采取更為穩(wěn)妥的應(yīng)對方式,也就不會被卷入輿論的漩渦。由此我們不禁要問,這位男子究竟為何要“賭氣”?這股“氣”又從何而來?
按照該男子的說法,他本想讓座,但受不了其他乘客的再三指責,以至于打定主意不再挪窩。顯然,這股“氣”就是典型的逆反心理。毋寧說,這種逆反心理不僅屬于其個人,也有形成社會普遍意識的趨勢。正如上文所言,道德觀多元化使得人們對一些習以為常的道德標準產(chǎn)生了質(zhì)疑。比如,老人就值得我尊重嗎?孩子就值得我愛護嗎?拿這位年輕男子來說,他所無法忍受的是,別人憑什么對我講道理?極端懷疑主義,必然滑向虛無主義。如果道德標準不復存在,人們就能為所欲為。因為,大家總是能為自己不恰當?shù)男袨檎业角‘數(shù)霓q護理由?墒,這究竟是道德解放,還是道德墮落?
所以,某些道德標準是不能被模糊的。比如說,弱者當然應(yīng)該得到適當?shù)恼疹櫋<词篃嵝陌⒁膛c其他乘客對年輕男子的指責讓他感到冤枉,保護弱者的道德標準仍值得尊重。該男子可以解釋,可以為自己辯護,但“賭氣”的行為只能顯示出其內(nèi)心深處的驕嬌二氣。在如今這個日新月異、高速發(fā)展的社會中,保守僵化的衛(wèi)道行為固然不再值得提倡,但一些高尚的品德無論如何不應(yīng)該被舍棄。
[責任編輯:葛新燕]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