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個人的感覺,近來美國人的邏輯很怪。有目共睹,這回金融危機原本是美國自己疏于監(jiān)管,導致次債泛濫、杠桿率過高與金融衍生品的過度證券化?伤麄儾还碜允。瑓s把責任推給發(fā)展中國家。“惡人先告狀”,先是指責中國政府管制匯率,說人民幣應該升值;后又埋怨中國人太節(jié)儉,儲蓄率過高。中國的儲蓄率高,我至今想不出這與美國的金融危機有何瓜葛。
目前中國居民的儲蓄率為20%。這個比率高嗎?這要看與誰比,若是與過度消費的美國比,當然是很高。不過縱向看,自己跟自己比,近15年來國內(nèi)居民儲蓄率的變化并不大;我查看過有關數(shù)據(jù),1992年至今,儲蓄率基本穩(wěn)定在20%上下。也就是說,中國的高儲蓄并非始于今日,由來已久,可之前美國并未發(fā)生金融危機,這樣看,說中國高儲蓄導致了美國金融危機并不令人信服。
經(jīng)濟學說,一個國家的居民儲蓄率要受制于多個因素:它既取決于該國的文化傳統(tǒng);也取決于經(jīng)濟發(fā)展階段與保障水平。從傳統(tǒng)看,中國人崇尚節(jié)儉,自古亦然;而從發(fā)展階段看,中國目前還是低收入國家,而且保障也不完善。設身處地想,如果你收入不高,未來又缺乏保障,你敢不存錢嗎?人同此心,美國人其實也一樣,經(jīng)歷這次金融危機,美國的儲蓄率最近不也回升到7%了嗎?
美國指責中國儲蓄率過高,我猜想,他們大概是說,美中貿(mào)易有逆差是由于中國人不瀟灑,未大量購買美國貨。是這樣嗎?難道把儲蓄率降下來,中國人就一定會買美國貨?我看未必。本人也是消費者,假如我要買消費品,就不見得要買美國的。絕非對美國有偏見,因為作為消費者,追求的是價廉物美,貨比三家?删拖M品而論,美國似乎不具競爭力。吃的、穿的不必說,就是小汽車,“性價比”也比不上日本吧?不知別人怎樣,反正我這些年就沒買過美國貨。
有個誤解要澄清。很多人以為,儲蓄率過高會擠壓進口,這看法無疑是錯的。事實上,高儲蓄只會減少國內(nèi)消費,但這絕不意味著總需求會減少,更不會減少進口。
這樣從美國的角度看,無論中國進口消費品還是投資品,影響的只是出口結構,出口總量不會少。當然話也不能說絕對,我思考過,如果中國的高儲蓄會對“總量”有影響,那么只有一種可能,就是美國投資品的競爭力不及消費品,或者中國對美國的投資品無需求?墒聦嵤沁@樣嗎?恰好相反,由于美國勞工成本高,與中國比消費品毫無優(yōu)勢,有優(yōu)勢的則是高科技的投資品,且中國也迫切進口。這樣只要對高科技不設限,美國的出口根本不吃虧。
其實,美國人并非不懂上面的道理,“項莊舞劍”,真正的目的是要逼中國為他們埋單。更典型的例子是匯率。這些年美元在不斷貶值,可美國總批評中國管制匯率。莫名其妙,中國有2萬億美元的外儲,要是政府不扶盤,豈不會輸?shù)酶鼞K?外匯損失是一方面,關鍵是實體經(jīng)濟,由于人民幣升值制約出口,去年中小企業(yè)倒閉不少。美國100萬人失業(yè)政府就大呼小叫,而中國的失業(yè)人數(shù)至少是美國的20倍,政府怎能坐視不管呢!美國可以放火,難道別人不能點燈?
那天周小川講,中國政府一直試圖擴大消費,也希望把儲蓄率降下來。是實話,有據(jù)可查。然而困難在于,消費多少是消費者的個人選擇,并非政府所能左右。消費觀念政府可引導,難題是提高收入不能一蹴而就。而人們的收入預期不改善,儲蓄率短期內(nèi)不可能降下來。
我的觀點,中國是發(fā)展中國家,想問題辦事一定要立足國情。別人說什么可以聽,但不必全聽。比如降低儲蓄率,我們要一步步來,不必操之過急,更不可因外部壓力而自亂陣腳。當前政府應做的,我認為,一是加大減稅,企業(yè)有盈利才能給職工加薪;二是保障要廣覆蓋,并適當提高支付標準。無后顧之憂,人們才敢消費。
(王東京 作者為中央黨校經(jīng)濟學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