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溯源 交流傳承”第十四屆京臺青少年交流周交流晚會在北京敖包會舉行。(中國臺灣網(wǎng) 段雯婷 攝)
中國臺灣網(wǎng)7月20日北京消息 傳承中華傳統(tǒng)文化 你我攜手同行。19日晚,“文化溯源 交流傳承”第十四屆京臺青少年交流周交流晚會在北京敖包會舉行。北京市臺辦副主任黃塞溪、北京市民委副主任牛頌等有關部門領導,以及來自北京師范大學、北京交通大學、臺灣輔仁大學、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華夏技術學院等京臺兩地的大學師生200余人參加了交流晚會,大家齊聚一堂,共敘友誼。
北京市臺辦副主任黃塞溪首先致辭并講話。他表示,本屆京臺青少年交流周暨兩岸青年文化溯源之旅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兩岸師生在此期間友好交流,參訪了北京具有傳統(tǒng)文化特色的古剎古寺、極具特色教育的中小學校園,了解了北京的文化古跡,體驗了傳統(tǒng)文化氣息。臺灣輔仁大學教授孫永忠、新北市米倉小學校長吳望如,以及來自臺灣輔仁大學的學生代表、北京交通大學的學生代表就第十四屆京臺青少年交流周暨兩岸青年民族文化之旅活動發(fā)表各自感慨。
在交流晚會開始,兩岸師生通過第十四屆京臺青少年交流周活動期間的短片,重溫了本屆京臺青少年交流周的感人情景。京臺青少年獻演的節(jié)目精彩連篇,high翻全場。臺灣輔仁大學東籬詩社與北京師范大學南山詩社聯(lián)袂演唱的蘇軾詞《定風波》,讓人重新感悟蘇詞的古韻古風,更讓人看到了臺灣輔仁大學東籬詩社與北京師范大學南山詩社多年來在交流學習中結下的深厚情誼。
京臺兩地青少年畫上臉譜,穿上戲服,在晚會舞臺上將《鍘美案》《蘇三起解》等京劇唱段娓娓道來。通過歌聲唱出京臺兩地青少年的心聲,用心記憶本屆交流活動周的點滴與瞬間。臺灣華夏技術學院的大學生們合作《追追追》歌曲,用吉他彈奏出熱情奔放的臺灣風情,吉他手還在現(xiàn)場帶領全場觀眾一起學習閩南話,場面十分熱鬧;顒游猜,一曲曲遼闊的蒙古曲子、一支支優(yōu)美的蒙古草原特色舞蹈,演繹出蒙古文化特有的底蘊,給晚會增添了不少色彩。
交流晚會上,來自臺灣的一位大學生表示,此次到北京看到了很多古老的文化建筑,也看到了不少現(xiàn)代氣息的科技成果,北京給他留下了“傳統(tǒng)文化與現(xiàn)代文化并存”的參觀印象,感覺到了很明顯的多地方的融合與交流。另一位臺灣的青年大學生也說:“在去頤和園參觀時,我發(fā)現(xiàn)有很多來自大陸南方省市的同胞和東北地區(qū)的同胞!
臺灣華夏技術學院教授林麗燕表示,京臺青少年交流周這個平臺舉辦了第十四屆,通過這個平臺,京臺兩地師生間、兩地院校間建立起純真的友誼,彼此坦誠交流。她說,參加此次交流周活動的大學生很多是第一次來大陸,在參觀長城時,她鼓勵大學生要用心去了解古長城的歷史文化,理解古人建設時的辛勤努力,鼓勵臺灣的青年大學生多了解中華傳統(tǒng)文化,通過交流增進友誼,通過溝通結識更多的朋友。
據(jù)了解,在接下來的幾天,臺灣青年學生個別交流團還將參訪北京798藝術區(qū),探訪天安門和北京故宮,走進鐵道博物館等地,更多、更深入地去了解北京城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和現(xiàn)代藝術。(中國臺灣網(wǎng)記者 段雯婷)
北京市臺辦副主任黃塞溪出席晚會并講話。(中國臺灣網(wǎng) 段雯婷 攝)
[ 責任編輯:段雯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