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紹從老人現(xiàn)年90歲,他是原中國遠征軍20集團軍198師的運輸員。因條件艱苦,設備不完善,當時的很多武器、物資完全靠人力來背負,前方在行軍打仗,后方就有很多像何紹從這樣的運輸兵來支援保障,這也讓老年后的他患上腰部的疾病。當?shù)弥皝砜赐耐瑢W們來自北大等名校時,他很遺憾自己沒什么文化,甚至連名字都認不清。北京交通大學交通運輸學院本科生林佩佩的父親當過二十年的兵,當?shù)弥畠阂獊砜赐h征軍老兵時,父親特意委托她帶來了自己當武警時的兩枚領章和一枚帽徽,這是一位老兵向另一位曾為祖國、為人民做出過卓越貢獻的抗日老戰(zhàn)士所表達的最特殊的敬意。
在同學們看望的幾位老人中何紹從的家庭條件相對較差,家里的房子裝修了一點因為沒錢就停工了,老伴因為眼底出血已失明多年,但是他們笑容可掬,很是健談,沒有談論生活中的困難,是一對豁達幸福的老人。
大部分男生圍著何紹從爺爺請他講當年抗日的故事,羅海蕓則走到奶奶身旁,拉著她的手,詢問奶奶的身體和近況。 同學們紛紛盼望何爺爺家的房子早日裝好,為此臺灣同學還特意贈送了精美的剪紙,希望何爺爺?shù)男路恐心茉鎏硪环萆省?
邵應壬老兵是與騰沖縣黃埔同學會會長盧彩文感情深厚的黃埔同學,他們當年曾參加原中國遠征軍11集團軍共同抗擊日寇。在邵應壬贈與的名片中同時印著云南騰沖和臺灣桃園兩個家的地址和聯(lián)絡電話。他退休后頻繁往來與大陸和臺灣之間,此行是他第18次回到大陸,而且已經(jīng)在騰沖待了11個月。他家里的墻壁上掛著很多獎狀,是騰沖縣和云南省對于他為家鄉(xiāng)捐款修路助學等行動所給予的肯定和獎勵。多年來,他前后為家鄉(xiāng)共捐贈了近300萬元人民幣。當本網(wǎng)記者問他哪來的這么多錢時,他表示這是他幾十年的積蓄,他僅為一介教師,并沒有其它收入。他對故鄉(xiāng)和他曾戰(zhàn)斗過的地方的牽掛想必將家里人感化,不僅不反對他為家鄉(xiāng)捐款做貢獻,他的老伴還將自己的私房錢也一并捐贈。
邵應壬年輕時參加抗戰(zhàn),后來從緬甸輾轉到了臺灣,從事教育工作35年。他當年曾從事情報工作,使用過自行發(fā)明的電擊方法逼迫漢奸招供。他退休后致力于為家鄉(xiāng)做貢獻,現(xiàn)為騰沖縣黃埔同學會副會長,又多了一項弘揚、傳播黃埔精神的重任,他的人生飽含犧牲和奉獻精神,“很高興我能有這樣的經(jīng)歷,我的一生對得起生我的祖國,對得起養(yǎng)育我的人民”,邵應壬眼泛淚光地說道。
當?shù)弥瘫鼞椀人奈煌瑢W來自臺灣時,他非常高興,沒想到能在騰沖見到臺灣的鄉(xiāng)親,他激動地拉著蔡秉憲的手,一一問詢臺灣同學們都家住臺灣何處,在大陸哪些大學上學,在讀什么專業(yè),他說他家離桃園機場只有六分鐘的路程,請同學們有機會一定到他桃園的家里去做客。
目前騰沖仍健在的中國遠征軍老兵已由2003年統(tǒng)計的100多位降到如今的50多位,他們是云南騰沖最后的抗戰(zhàn)老兵。他們曾經(jīng)在祖國的熱土上和日本鬼子拼過刺刀,曾經(jīng)在緬甸的叢林中灑過熱血,他們的精神是民族的脊梁。此次兩岸及港澳的青年學生通過走近他們,追尋當年的那段歷史,感悟到了他們那英勇不屈的民族精神。(中國臺灣網(wǎng) 楊永青)
[ 責任編輯:楊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