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 in English
中國目前面臨的挑戰(zhàn)是如何振興二十國集團(G20),將其打造為一個規(guī)模雖小卻更專注于維護世界秩序的機構。尤其是在當下,聯合國雖然包容性強,但機構沉悶,缺乏活力,而七國集團(G7)又在不斷被邊緣化。
為了達成這一目標,北京必須:
頂住美國及其盟友對中國經濟發(fā)展理念和沖突解決方式的攻擊,發(fā)揮有效的領導作用;反對美國及其盟友的炮艦外交,和美國建立切實的合作關系,維護中國的領土主權和經濟利益;制定對策,闡述“一帶一路”倡議和本國領土主張;擴大區(qū)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RCEP)影響,以替代瀕臨破產的跨太平洋伙伴關系(TPP)。
不論是從政治還是經濟的角度來看,G20集團內部分歧都源自三個不同群體(發(fā)達國家、新興市場、發(fā)展中國家)對于話語權、需求和權力的不同訴求。
發(fā)達國家的經濟下滑已經持續(xù)多年。中下階層的通脹調整收入跟半個世紀以前持平,而僅占1%的富豪階層的收入卻在成倍增長?謶趾筒粷M情緒蔓延,貿易保護主義、孤立主義、宗派主義,甚至仇外心理高漲。同時,金融市場和金融機構不斷爆發(fā)丑聞,追求快錢投機,失去立足的根本。
以金磚國家為代表的新興市場,雖然不斷遭受挫折,但也已不再滿足于屈居美國之后。他們努力增強政治和經濟優(yōu)勢,希望在國際談判桌上爭得發(fā)言權。這些國家的GDP占全球經濟總量的23%,人口占全球53%,它們的利益訴求和發(fā)達國家不同。
發(fā)展中國家多數面臨執(zhí)政危機,對基礎設施投資和人道主義救援有極大的需求。這使他們逐漸把目光從美國的自由民主資本主義轉向中國宏觀調控下的市場經濟體制。即使中國近幾年“增速下降”,但6.6%的增長速度仍使中國成為一個強有力的經濟榜樣。
在國內及世界媒體眼中,美國與中國之間的較量早已開始。如今,美國早已不是唯一的霸主,一場利益和挑戰(zhàn)的多邊角逐正在上演。
在經濟上,發(fā)達國家在不斷變化的競爭態(tài)勢中步履蹣跚,中國等新興市場的競爭力卻越來越強。發(fā)達國家的社保制度無以為繼,民主政治軟弱無力,一切推動經濟結構性改革的努力也都以失敗告終。
在依賴資源出口的發(fā)展中國家和新興市場中,中國的高速發(fā)展引發(fā)資源供應鏈的擴張,造成資源所有權的整合,因此這些國家有望在下一經濟周期中獲利。
在中國、東南亞和印度等經濟高速發(fā)展地區(qū),熱錢流入和基礎設施投資帶來的就業(yè)和經濟增長已經引發(fā)關注。由于基礎設施的匱乏,發(fā)展中國家無法把產品推向市場,缺少公路、鐵路、港口、機場、飲用水、排水系統(tǒng)和可靠能源使得這些國家發(fā)展緩慢。未來五年中,亞洲基礎設施的需求超過8萬億美元。忽略非洲和南美不計,全球的需求是13萬億美元。根據經濟乘數效應的理論,每花費1萬億美元將產生3萬億美元的效益。以此推算,在基礎設施領域每投資1萬億美元,全球年度GDP將增長5%。
2008年,我質疑過G20集團的作用,因為在美國市場崩潰時,G20集團只發(fā)了一份不溫不火的聯合聲明。
現在回頭看,其實在當時的情況下,靠20國財長解決問題是不太可能的,因為這場金融危機不僅暴露了一系列巨大的龐氏騙局,把整個發(fā)達世界的金融產業(yè)都拖下了水,后來還余波不斷,牽扯出更多的惡意操作行為。
如今,又過去了8年,世界經濟、政治、社會結構卻比冷戰(zhàn)時期更加松散。二戰(zhàn)后形成的國際機構,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亞洲開發(fā)銀行、聯合國、世界貿易組織等日漸衰退;而美國在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等領域的單極主導地位也逐步讓位于以中國快速發(fā)展為核心、以亞洲為主導的多極格局。
如今,世界正處在不斷變化的格局當中。雖然美國資源豐富,并長期一家獨大,但如今只能勉強維持,它將以中國為中心的新興經濟體的崛起視為威脅。每天,我們都能看到現實版肥皂劇在各大國際媒體上演。截至目前,美國一直在模仿一戰(zhàn)前英國對德國的做法,試圖借助同盟遏制中國。然而,眾所周知,這不會有什么好結果。
新興的多極世界格局正日漸成形。在杭州峰會這樣的中國時刻即將到來之際,中國政府應當采取主動,推動基礎設施發(fā)展在全球范圍內達成共識,為自己的商品和服務挖掘更廣闊的市場。中國應當闡述其處理領土和貿易爭端的理念,并且向世界表明,它所提出的貿易和發(fā)展建議、互不干涉的原則和達成共識的模式,不只適用于過去,也將有助于未來。
(作者 愛娜·唐恩,經濟、政治評論家)
[責任編輯:王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