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中國時報》27日社論指出,臺灣華視權(quán)斗內(nèi)幕曝光,外界才查知所謂“臺獨三臺”的醞釀與成形,今天的公共電視爭權(quán)奪利手法更跋扈霸道。臺灣公共電視當年在民進黨“黨政軍退出媒體”的理念下,由公共財政撥款,每年編列預算運作,耐人尋味的是,公廣集團淪落至此,昔日“法相莊嚴”的媒體改革學者們,怎么全都噤聲不語了呢?
社論指出,其中最令人非議的是昔日打壓旺旺中時最狠的媒體改造學社,對這些丑態(tài),只發(fā)表一篇客氣到不行的聲明,連最起碼的記者會都省略。聲明稿既不見批判亦不見指責,只是要求董事長陳郁秀說明總經(jīng)理的任免過程與理由。這種軟弱聲明能發(fā)揮怎樣的功用,連余天的告狀都比它有效,只是害怕外界的指責,就弄個聲明應付一下!
臺灣華視身陷這種非驢非馬、定位混亂的境地,甚至淪落成“獨”派爭相搶食之俎上肉的慘狀,不正就是當年媒改學者推波助瀾的結(jié)果?作為昔日的老三臺之一,華視當年的內(nèi)容產(chǎn)制與經(jīng)營績效其實不差,為了滿足部分媒改學者要組“公廣集團”,成績原本亮麗的華視,就被硬生切割成半公視半商業(yè)臺,既要符合公共化,又要有商業(yè)利潤的“四不像”,績效一落千丈。政黨輪替后,“獨”派勢力更直接伸手華視瓜分利益,當年所謂的“公共化”,連最起碼的擺飾功能都不復存在,昔日嚷嚷要公共化的學者,如今卻不吭一聲!
更該拿出來對比的,是當年那批反“旺旺中時”的媒改學者,這次目睹華視被政治黑手染指卻是一片寂靜,仿佛這檔事根本沒發(fā)生過!遙想昔日,旺旺中時媒體集團一度有意從外資手中收購中嘉系統(tǒng)臺,并計劃進一步加碼投資以提升收視水準,部分以“媒改”為名的學者卻硬指“中資介入”,更誣指會造成“媒體壟斷”,甚至“言論集中化”,不少媒改學者借由撰文、記者會、連署等手段,對旺旺中時媒體集團進行無休止的圍剿與批判,其中不乏難堪的人身攻擊,最終這樁收購案胎死腹中。等于就是說,媒改學者的意識形態(tài)戰(zhàn)爭打贏了,臺灣媒體產(chǎn)業(yè)創(chuàng)新的機會卻流失了!
社論認為,反旺中之后,臺灣媒體界陸續(xù)出現(xiàn)好幾起宗媒體并購案,按照當年媒改學者打旺中的邏輯,這些并購都應該存有疑義,年代并購壹電視后,一共擁有19個頻道,加上3家有線電視系統(tǒng),早就成為一個跨頻道與系統(tǒng)的媒體集團,規(guī)模更大,卻未見任何媒改學者指責!橫跨金融、電信、有線電視的富邦集團,規(guī)模委實驚人,同樣也沒有一位媒改學者指責。換言之,當年“反壟斷”的媒改學者們,就只鎖定旺中一家媒體集團批斗,其他一概視若無睹!
這般的雙重標準與差別對待,清楚呈現(xiàn)了這些媒改學者的言行不一與前后矛盾。拜今日搜索引擎之賜,媒改學者以前說過什么、做過什么,一一都留下了數(shù)位軌跡,他們昔日對旺中的指控,后來都被證明是子虛烏有,卻沒有一個人為此表達過反省或道歉,更過分的是他們后續(xù)碰到同樣的案例,卻一概都是一語不發(fā),這次碰到公廣集團的華視被政治黑手染指這么嚴重的事件,他們的集體沉默,簡直到令人震驚的地步!
社論強調(diào),這種奇形怪狀、表里不一的言行,最不能讓人接受的理由,就是意識形態(tài)。換言之,只要意識形態(tài)正確,政治黑手就算怎么染指公視也無所謂!推而廣之,黨政軍一定得要退出媒體,但民進黨伸手媒體就可以;頻道業(yè)一定不能跨足系統(tǒng)業(yè),也一定不能染指公廣集團,但是綠的媒體集團就都可以。所以結(jié)論也變得很簡單,因為意識形態(tài)正確,政治黨派正確,媒改學者就選擇噤聲,選擇緘默,他們曾經(jīng)的法相莊嚴,昔日的痛切陳詞,再也不復見,對公廣集團的華視被這般糟蹋,媒改學者的失聲,仿佛默認了這個殘酷事實。當然,歷史會記錄下他們的沉默,自今而后,也請他們別再夸言自許為“客觀中立”了!
[責任編輯: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