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句歌詞,今天想起來,深有意味。
這首歌像是為吳斌寫的。
這首歌也像是吳斌寫的——今天想起這句歌詞,突然覺得這首歌,是吳斌用生命寫成的。
在杭州朝暉五區(qū)吳斌家門前,敬獻(xiàn)給吳斌的許多花圈的挽帶上,落款是“普通市民”。來送別的,大都是普通人!捌胀ㄊ忻瘛,聽到這個稱呼,吳斌一定感到很親切,就像上班遇到了同事,下班回家與鄰居打招呼一樣。前來送別吳斌的人潮里,不但有杭州市民,還有人從湖南、甘肅趕來,有人還特地帶著孩子一起來。
許多人愛去書店,即使不買書也愛去書店,一個重要原因是,在書店里能獲得一種歸屬感:雖然大家素昧平生, 但這里的氛圍會告訴你:我們是同類人。吳斌和那么多來看他、紀(jì)念他、不舍他的人們,也是同類人,他們共同的特質(zhì)是“善良”。他們被感動,是被吳斌的善良而感動,普通的人們,在“善良”這個頻率上,和諧共振。
善良的普通人,平時都各自過著普通的生活,是那種平淡的、默默的、不乏幸福也時感艱難的生活。因?yàn)槠胀,他們的善良,有時難免猶豫,難免困惑。他們的善良需要呼應(yīng),需要支撐,善良和善良需要互相取暖。而吳斌,以一種人們不忍目睹的方式,將他的善良,猝然昭示于眾,人們的敬佩、痛心、感動……種種復(fù)雜的心情交錯、交融在一起,匯合一種巨大的精神能量,所有善良的人們加入了巨流,又從中汲取力量和信心,才出現(xiàn)了令天地為之動容的景象。
社會的前行,有曲折,有坎坷,有風(fēng)雨,但是,始終支撐著大廈的,是無數(shù)普通人。今天,他們在吳斌名字下聚集在一起,就像搭乘吳斌駕駛的車輛一樣,起動、出發(fā),一車人,就是一個命運(yùn)共同體。吳斌如果沒有這個意識,很難想像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會忍受劇痛做完他認(rèn)為應(yīng)該做的事情。鋼鐵的汽車流水的客,他們同坐一輛車,就像是一個社會,無數(shù)平凡的善良,善良的平凡,是這輛車前行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