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網絡春晚遍地開花的一年。網絡春晚已經不再是一個傳說,而是活生生的現實。
兩個動向頗為引人矚目。新華網的評論說:網絡春晚被“招安”了。確實,今年的網絡春晚已經不再是以往那個“草根”云集的大雜燴,而是“有了組織”。與以往自發(fā)性的網絡春晚相比,各地的廣電系統(tǒng)成為了網絡春晚的主導力量。明星大腕和草根平民同臺獻藝,從節(jié)目的整體性上看,確實高檔了很多,也逐漸擺脫了“山寨”的意味。
而另一個動向是,網絡春晚的“商機”開始顯現。在網絡春晚的頁面中,贊助商的品牌標志赫然在列,此外就是接二連三的領導、老總的大拜年。那么大的一臺甚至多臺晚會,沒有資金的支持是很難想象的。央視春晚已經成為“吸金”的大舞臺,去年央視春晚還因植入了很多商業(yè)性廣告而被眾人所抱怨;如今的網絡春晚,有望成為另一塊“吸金石”,這也是今年網絡春晚得以迅速流行的主因。
2009年民眾自發(fā)組織的網絡春晚,最終草草收場,其原因也就是缺乏有力的組織,缺乏足夠的財力、物力等資源作為保證,權當一個小眾團體自娛自樂。有了組織、有了財源作為保證,網絡春晚可謂實現了可持續(xù)性發(fā)展。
不過,跟自發(fā)性的網絡春晚相比,缺了點“原生態(tài)”的味道,少了點自娛自樂的感覺,網絡的草根性略打折扣。有網友表示,“真正的草根網絡春晚應該是草根自己的春晚,不應該有那么多當紅影視明星壓場”;也有網友擔心,“網絡春晚千萬不要成為傳統(tǒng)春晚的仿制品”,等等。網絡給了“草根平民”們巨大的展示空間,當濃縮到有著嚴格組織并且商業(yè)色彩更濃的空間時,發(fā)揮的余地和自由度就相當有限了。
其實回首1983年的首屆央視《春節(jié)聯歡晚會》,也是導演靈機一動發(fā)起的一個創(chuàng)意。雖然都是一群明星大腕,但是活潑性很強,也帶有一點自娛自樂的性質。當年李谷一可以一個人唱好幾首歌,這在組織高度嚴密化的當今春晚中是不可想象的。
“網絡春晚最大特點是多樣性、草根性和互動性。”傳播學研究者、北京市網絡媒體協會會長閔大洪說。其實,網絡春晚只是一種娛樂的形式,有沒有網絡春晚,網絡上的自娛自樂都還將會繼續(xù)!安莞辈攀亲顬橹匾纳Α
當然,純粹的“草根”性可能缺乏組織和可持續(xù)發(fā)展。從這個意義上說,如何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出“草根性”,也是網絡春晚何去何從需要思考的一個重要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