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周年之際,5月4日至11日,海峽兩岸30多名記者在國臺辦和中國記協(xié)組織下來到四川,走進災區(qū)——
望鄉(xiāng)
5月5日,來自海峽兩岸的30多名記者站在山腰高臺上,遠眺幾百米外的北川老縣城。眼前,幾座山頭間陷落的廢墟,斷壁傾頹,瓦礫堆積,一年前的驚天地震,已凝固成永久的疤痕。
記者腳下簡易的水泥平臺,被當地人叫做“望鄉(xiāng)臺”。臺沿欄桿下,一排素香,數支紅燭,幾個熏得發(fā)黑的水果供品。北川廢墟內正進行最后的清理工作,禁止一般人入內,所以每天都有人來望鄉(xiāng)臺,祭親人,看家鄉(xiāng)。
清理工作不是鏟平北川廢墟,而是維持廢墟形狀不變,同時在中間開通道路。北川廢墟將作為大地震遺址永遠保留。不久的將來,這里將辟為地震遺址博物館,成為科普場所和災難追思地。
進入地震遺址,記者團為死難者和烈士獻上花圈,在“2008·5·12”字樣的石碑前集體默哀。“悲涼的感覺好像從腳底直冒上來……”,臺灣中天電視臺女記者錢怡君這樣形容初入北川的感受。
隨后對羌族新村的采訪,才讓采訪團的沉重心情為之一振。幾公里外,北川擂鼓鎮(zhèn)吉娜羌寨,簇新整潔的屋舍依山而建,是北川羌族災民的新居。青山綠樹間,兩座碉樓勢成犄角,10余民宅錯落有致,外墻是傳統(tǒng)的壘石式樣,窗臺房頂安放塊塊白石,盡顯濃郁羌族文化特色!凹取笔乔甲鍌髡f中美麗女神的名字,新的吉娜羌寨,美麗一如其名。
“重建家園與保護羌族文化的任務,必須一起完成。”北川縣文化局局長林訓說。北川是全國唯一的羌族自治縣,大地震中,羌族民俗博物館轟然倒塌,永平堡石砌古城墻、營盤山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石棺葬、無影塔等無不遭到毀滅性破壞。去年7月6日,在政府和山東援建隊的幫助下,新的羌寨開始動工,12月即告完工。新羌寨融合了園林之美與民族風格,道路平闊,綠地充足,半山的文化廣場,有壘石祭祀塔高高矗立。
政府希望新羌寨發(fā)展旅游業(yè),以解決當地人就業(yè)。文化廣場邊上已擺起幾家攤位,穿民族服裝的羌族婦女出售自己的手工刺繡和皮具。王姓女店主說,大地震后能這么快住上漂亮的新房,很開心,但目前游客不多,“生意不好,希望以后人多了,能夠好點!
羌寨已經完工,北川新縣城的建設則是復雜得多的大工程,緊鑼密鼓的選址規(guī)劃工作剛剛完成,5月12日大地震周年之際,也是新縣城破土動工之時。
愛 心
5月5日,采訪團走進四川江油市彰明中學,正對大門的主教學樓正在趕工,但已初具宏偉外觀。校園內的花壇里、樹枝上掛滿五顏六色的千紙鶴、紙百合和卡片,上面寫著學生的感恩和憧憬。一張卡片上寫著:“感謝佛光會,也感謝所有好心人。”
大地震幾乎將有著80年歷史的彰明中學夷為平地,除了一幢教學樓加固后仍能使用,其余校舍全部垮塌報廢。臺灣佛光會在地震發(fā)生后半個月來到了彰明中學,緣分由此起步。
去年7月,佛光山星云大師冒著酷暑和余震來到彰明中學,參加了教學樓奠基儀式。佛光會捐資1300萬元人民幣,建造學校和食堂。星云大師還設立了一個50萬元的獎學金,取名“勤讀”,資助考上大學、成績優(yōu)秀但家庭貧困的學生。
校長劉建雄接受采訪時說,除了資金和物質上的援助,佛光會的法師們還帶來了教師和書籍,對彰明中學的師生進行心理輔導,并在去年7月組織了90名臺灣學生來到彰明中學和同學們聯(lián)誼。在社會各界的幫助下,學生們又看到了生活的希望,重拾學習信心。
高二的蘇莎說,地震發(fā)生時,她和同學在老師帶領下安全撤離教室,但剛撤出不久,教學樓就塌了,“當時很害怕,很迷茫,以后沒地方上學了怎么辦?”所以,今天“看到教學樓重新蓋起來,心里真是非常的高興”。
蘇莎說,她的高考志愿將選擇師范類學校,“因為地震發(fā)生時,老師為了保護我們,自己最后一個離開教室,教師是個神圣的職業(yè)!
“5?12”大地震就要滿一周年了,彰明中學把本周定為感恩周,學生們制作感恩卡、紙鶴,寫感謝信,要在5月12日之前寄到佛光會總部,表達感謝之情。
德陽市孝泉中學,10多名藍衣白褲的慈濟志工正在工地穿梭。建設中的教學樓上掛著橫幅:“血濃于水,大愛無疆,感謝臺灣佛教慈濟基金會……”。
慈濟慈善基金會營建處主任林敏朝說,慈濟在災區(qū)共援建了13所學校,捐資2.287億元人民幣。他本人每月都要從臺灣飛來四川,停留一至兩周,與施工單位協(xié)調溝通,優(yōu)化施工方案。和他一起的還有慈濟的志工們,“他們都是擁有二三十年經驗的工程人員,還有的是企業(yè)老板、總裁。”
林敏朝說,慈濟做慈善的特色“在于持續(xù)關懷,不是捐了錢就了事!贝葷刚埩伺_灣最有名的學校設計師,為新校園做精心規(guī)劃。孝泉中學原有兩棵百年銀杏樹,規(guī)劃方案特地予以保留,并將樹周圍設計成學生休憩中心。新學校的教室,每間將有自己的讀書角,“可以讓學生有時間就多讀點課外書”。教室還會有個半戶外的空間,讓學生不用出教室,就能呼吸戶外空氣,享受陽光,“臺灣一些比較先進的學校也是這樣設計”。
兩岸在施工技術上存在一些細節(jié)差異,林敏朝說,大陸施工單位非常配合,愿意接受慈濟的施工方案。新教學樓將可抗8級烈度地震,“大地震中,學校絕不能倒!
和孝泉中學一樣,臺灣頂新集團在都江堰市援建的小學,一個個設計細節(jié)同樣溢出關愛的溫度。頂新出資援建的小學,教學樓建造已到裝修階段。記者看到,教室的窗戶與眾不同,玻璃窗上下還有可以開合的百葉,夏天打開時,整面墻都可通風。房頂中部凸起處,還開出兩扇長長的氣窗!半m然造價高,但空氣對流可以讓夏季的教室溫度比一般教室降低3攝氏度至5攝氏度。”頂新集團房地產部總經理劉禎源說,從去年10月小學開工以來,他就沒有離開過工地,他說:“一定要為災區(qū)的孩子們造出一個安全、美麗、現(xiàn)代的新學校。”
天災無情,人間有愛,大災大難更見兩岸血濃于水的真情。據四川省統(tǒng)計,臺灣同胞給四川災區(qū)捐贈超過12.1億元人民幣。正如慈濟人所說,錢只是第一步,臺灣同胞深入災區(qū),帶來充滿人文關懷的建設方案,親力親為督導工程質量,與災民交流懇談,為他們進行心理復建,這金錢無法代替的深情厚誼,尤其感人肺腑。一名慈濟志工說:“附近的民眾都把我們當親人,每天過來看我們,給我們送自家做的泡菜吃!
復 蘇
除了生產生活的復蘇,四川旅游業(yè)也正在悄然回暖。
在以年畫蜀繡、農家樂聞名的綿竹市遵道鎮(zhèn)棚花村,60余座嶄新的農家小院已經取代了斷壁殘瓦,每一堵粉墻上,都繪有趙公鎮(zhèn)宅、童子放鳶等年畫彩繪。遵道鎮(zhèn)鎮(zhèn)長甘德福說,最早開業(yè)的農家樂從正月到現(xiàn)在,收入已有上萬元。
5月7日的都江堰景區(qū),細雨沾衣的天氣,依然游人如織,除了幾座古建筑尚在維修外,完全看不出這里是受災最慘烈的景區(qū)。
四川旅游業(yè)在震后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難。雖然四川省76個著名景點,只有五六處受到不同程度毀損,但游客對入川的旅游安全保障失去信心,對四川的交通吃住條件產生疑慮,令四川旅游徹底跌入谷底。四川省旅游局初步估計,災區(qū)旅游約損失500億元人民幣。
但地震或許也帶來了機遇。一年后的今天,全中國乃至全世界都在看,四川究竟怎樣了?“五一”期間,沉寂已久的都江堰景區(qū)終于迎來災后第一波旅游高峰。都江堰全市3天共接待游客32.64萬人次,實現(xiàn)旅游綜合收入1.2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4.14%、9.5%。全市賓館飯店客房入住率終于再度達到66.23%的“及格線”,其中星級賓館達到85%,商務酒店達到82.5%。
都江堰著名的“魚嘴”,將岷江分為兩半,一半入海,一半流入成都平原,灌溉千里沃土,正是有了它,四川方能得名“天府之國”。今天的“魚嘴”上,留下了數十道細如蛇行的白線,這是地震留下的紀念,665噸混凝土澆下,“魚嘴”已經堅固如初。都江堰這名老兵,不會因小敗而挫志,都江堰庇護下的四川,更不會因一場天災而不振。
一起采訪的臺灣記者,都對四川的恢復速度表示贊嘆!堵(lián)合報》記者賴錦宏說,災區(qū)這么大,受災人數這么多,這樣的復建效率實在不簡單。但他也指出,未來還有更艱難的題目等待處理,那就是就業(yè)和心理康復問題。
確實,前途仍有諸多困難,但在舉國投入,八方來援的情況下,四川人必將以其特有的豁達、開朗、堅忍的精神戰(zhàn)而勝之。
采訪途中我們看到,難于上青天的蜀道已經貫通;城市里街頭熱鬧,商業(yè)繁華;路旁熱火朝天的建筑工地中,推土機轟鳴著往來奔忙;新蓋的民房,大紅“!弊值官N在門上。臨時安置點整齊的板房里,孩子們在里面安靜地讀書,幼兒園老師帶著小朋友做早操……
一年后的今天,我們欣慰地發(fā)現(xiàn),四川已走出大地震的陰霾,天府之國,美麗依然。(王 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