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網9月2日消息:41歲的貢覺偉色,是西藏止貢梯寺的一位僧人,記者在此間舉行的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西藏活動周上與其結識。令記者最感興趣的不是他身穿的紫色袈裟,也不是他演示的藏香制作技藝,而是他秉持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理念。
止貢梯寺坐落在拉薩東部的墨竹工卡縣,是藏傳佛教止貢噶舉派的祖寺,以歷史悠久的天葬臺聞名于世。貢覺偉色18歲入寺為僧,一直與藏香打交道。2008年6月,藏香制作技藝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有近千年歷史的直貢藏香由此戴上了"護身符",注冊了專門商標,開始由寺院自給自足走向市場。
"我非常高興,因為政府的保護、扶持,就是我長久以來傳承文化遺產的愿望。但從長遠看,光有重視和投入還不夠,藏香要想形成產業(yè),自身更要選擇可持續(xù)發(fā)展之路。"貢覺偉色說。
眾所周知,藏香之所以獨特,除了手工制作,主要在于原料天然,且大多為青藏高原珍貴的藥用植物。出于長期的習慣,人們采摘相關植物時往往連根拔除,一旦需求量擴大,就會對植物種群和相關生態(tài)環(huán)境造成不良影響。還有一些藏香品種追求名貴,除了珍稀植物,還加入了麝香、穿山甲等動物成份。
貢覺偉色認為,對這些傳統(tǒng)應該"揚棄"。因為根據藏傳佛教教義,萬物平等,人類不能為了自身利益讓別的物種滅絕,"那將是一種悲哀"。同時,國家近年來一直在倡導科學發(fā)展、可持續(xù)發(fā)展,不能為了眼前利益竭澤而漁。
近年來,貢覺偉色所在的止貢梯寺在加工制作藏藥、藏香過程中,已改連根拔除為采摘植物的莖葉,并對總量加以控制。對于周邊的老百姓,寺院也注意宣講可持續(xù)發(fā)展理念,讓老百姓在增加收入和保護生態(tài)方面取得"雙贏"。
至于檀香等名貴植物,直貢藏香已很少使用或已不用;動物原料更是禁止使用。
"不僅是我們一家。如今在西藏,很多藏香產地也都越來越重視生態(tài)保護和可持續(xù)發(fā)展,這非常令人欣慰。"貢覺偉色說。
但是,原料的改變會不會改變藏香的本質呢?
"我覺得,藏香還是藏香。雖然一些名貴成份少了,一些植物的根由莖葉取代,但總體效果并不受大的影響。更重要的是,藏香的生產與藏族傳統(tǒng)文化以及當代社會發(fā)展理念更加相符,這是更為重要的發(fā)展根基。"貢覺偉色說。
止貢梯寺有280多名僧人。在貢覺偉色作為藏香制作技藝的代表去上海世博會展演之前,全寺的僧人和住持喇嘛都表示祝賀并祈禱"功德圓滿"。
"我們寺里的大多數僧人都知道上海世博會,大家都覺得這是一件吉祥盛事,而藏香則是雪域高原飄去的一片吉祥的云朵。"貢覺偉色說。
現(xiàn)在,止貢梯寺從事藏香制作的僧俗人員不過四人,市場化之路剛剛開始。"對于我們這樣的傳統(tǒng)技藝和文化遺產,政府今后還會加大扶持力度,我們自己也會加倍努力、精益求精。"貢覺偉色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