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鮮花盛開,吉林大學第二醫(yī)院1208病房里,擠滿了前來為河南籍農民工王帥捐款的農民工,一雙雙布滿老繭的手握著面額不等的鈔票,默默地放進王帥床頭的捐款箱。
紅色的捐款箱上幾個大字分外奪目:“錦程街道流動黨支部捐款箱”。
“找到組織那一刻,我號啕大哭”
談起這些年自己“尋找”黨組織的經歷,46歲的長春市錦程街道流動黨支部書記姜順難掩內心激動。
1996年,入黨兩年的姜順因經濟困難,一個人借200元路費從河南農村來到長春,干起了收廢品的工作。
“在家鄉(xiāng)我是個黨員,經常參加黨組織的學習交流活動,到這邊后,離開了組織,心里空落落的!苯樥f,“我從到長春的那一天起就想找黨組織,可是咱一個收廢品的,說自己是黨員,怕影響黨的形象,感覺很不好意思。”
2005年6月20日,姜順收廢品時偶然路過錦程街道錦程社區(qū),在社區(qū)的公示板中,他看到了這樣一段話:錦程社區(qū)正在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接納流動黨員參加。
“那一刻我高興得渾身發(fā)抖,原來黨組織沒有忘記我這樣的流動黨員!”談起那天的情形,姜順仍很激動,“我一路跑到了錦程社區(qū),一見到黨總支書記趙剛就大聲問:我也是黨員,想參加先進性教育,不知行不行?”趙剛的回答讓姜順更加熱血沸騰:“讓你的家鄉(xiāng)將你的組織關系證明寄來吧,黨組織歡迎黨員回家!”
4天后,一封來自河南省魯山縣瓦屋鄉(xiāng)黨組織的證明信郵到了錦程街道。“當我接到黨辦的電話時,天正下著瓢潑大雨。我一路狂奔,不到20分鐘就到了那里,一見到趙剛,我就號啕大哭著說:我找組織找了很長時間,終于有人接納我了!”
“那是一堂最深刻的黨課!被貞浧甬斈甑那樾,趙剛面色凝重,“當衣衫襤褸的姜順哭著跑到我面前,述說自己找到組織后的激動心情時,我被深深震撼了。那一刻,我體會到了一個農民工黨員對黨組織的無比熱愛和信任,感受到了作為黨務工作者身上的責任,也發(fā)現(xiàn)了自己工作的不足!壁w剛下決心把收廢品的農民工黨員組織起來,讓他們“回家”。
“回家的感覺真好”
2005年8月9日,一個以收廢品農民工黨員為主體的流動黨支部在吉林省長春市錦程街道正式成立,7名黨員在莊嚴的黨旗下再次舉起拳頭,重溫自己對黨的誓言。
43歲的孫占偉至今清楚地記得當年流動黨支部第一次學習時的情景!澳翘煳以缭缇偷搅私值溃Y果發(fā)現(xiàn)其他人來得比我還早。坐下來,大家聊起自己這些年的生活經歷和心里對找到黨組織的渴望,每個人都是邊說邊哭,邊哭邊笑。我感覺自己突然有了力量!
從此后,每逢周四,錦程街道流動黨支部的成員都雷打不動地開展學習。黨員們還定期根據學習情況寫學習體會,并在支部會上交流。
每年“七一”,黨員們都會站在黨旗下重溫入黨誓詞;每年年末,黨員們都會集中在一起,以電話的方式,分別向家鄉(xiāng)的黨組織匯報在長春的情況,并請家鄉(xiāng)的親人們放心。
“終于有家了,回家的感覺真好!”1990年就來到長春收廢品的河南黨員許小國談起流動黨支部感慨萬千。如今經營著幾家廢品收購站、資產已過百萬元的許小國說,這幾年他掙了些錢,很想回報社會,但根本不知道勁兒該往哪兒使!笆屈h組織讓我找到了方向,也通過一次次的活動,讓我在農民工兄弟中贏得了尊重,找到了成就感。”
錦程街道黨工委協(xié)調各部門,在轄區(qū)內建立了20個“社區(qū)再生資源回收亭”,將其定為“流動黨員創(chuàng)先爭優(yōu)先鋒崗”。每個崗的上方懸掛“錦程街道流動黨支部”旗幟,由流動黨員負責管理。黨員們統(tǒng)一佩戴黨徽,統(tǒng)一著裝,統(tǒng)一價格、計量器和車輛,規(guī)范管理,改變了以往收廢品的“破衣、破帽、破車”形象。
支部還號召全體黨員幫助下崗失業(yè)人員,前后共安排26人實現(xiàn)了再就業(yè)。居民李豐國是個下崗職工,身患疾病,和妻子離婚后,自己帶著孩子生活。流動黨支部了解到這個情況后,主動找到他,讓他參加黨支部的培訓班,教他如何識別廢品種類,使他有了一技之長。在黨員們的幫助下,李豐國生活狀況有了極大改善,他通過收廢品掙錢買了一臺大車,現(xiàn)在正在籌備開廢品收購站。
流動黨支部的黨員們還組成三支志愿小分隊,積極為社區(qū)居民服務。如今提起他們,居民們都伸大拇指。
“黨員在農民工心中的分量很重很重”
“黨員在農民工心中的分量很重很重。”提到自己作為流動黨支部成員的感受,43歲的許小國提到了一件事。2008年汶川大地震發(fā)生后,流動黨支部決定,在農民工中發(fā)起一場為地震災區(qū)捐款的活動。為此,許小國和其他黨員,挨家挨戶向農民工們募捐。
令他沒想到的是,一聽說是流動黨支部發(fā)起的活動,竟有數百名農民工踴躍捐款,很快就收到兩萬多元!斑@個數字讓我特別驚訝,要知道,他們中多數人每個月的收入也就一千多元錢。”
許小國說,每名流動黨員用實實在在的行動,架起了外來務工人員與黨組織之間情感的“連心橋”。
宋增和李恩都是外地貧困農民工,靠打零工維持生活。流動黨支部了解后,支部成員主動與他們倆結成幫扶對子,為每人買了一輛三輪車做收購工具,并給每人600元啟動資金。流動黨支部出面協(xié)調,讓二人承包了富苑華城小區(qū)廢品回收亭,現(xiàn)在他倆的月平均收入能達到2000多元。
剛到長春的農民工王帥在加工鋁制垃圾廢品時,左手臂不小心被機器卷入,需要截肢。就在他的家人為醫(yī)療費發(fā)愁時,流動黨支部聽說了這個消息,先是在王帥的病房里設立了“錦程街道流動黨支部捐款箱”,動員全體黨員、入黨積極分子為王帥捐款,籌得善款1.5萬元,解了他的燃眉之急。后又通過各種力量,為王帥籌到16萬元醫(yī)療費,使他得以完成后續(xù)治療。
“捐款的農民工幾乎都不認識王帥,他們捐款,沖的就是‘流動黨支部’這個名字!”姜順說,幾年來,流動黨支部已經幫扶困難群眾12人,幫助貧困學生2名,捐助幫扶資金近30萬元,“流動黨支部黨員們的形象已經在長春農民工的心中牢牢扎下了根!
一次,來自江蘇邳州的蘇運伍在收舊報紙的過程中撿到了1800元錢,立刻想方設法找到失主,將錢歸還給了對方。當人們問他“你每月的收入只有900多元,為什么還要那么做”時,他說:“我身邊的黨員都是這么做的,我要向他們學習!”(記者 馬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