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11日)上午,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著名數(shù)學家谷超豪院士獲得2009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谷超豪院士,溫州人。
年輕時,他曾擔任地下黨員,策反了國民黨國防部雷達研究所。
此外,他還參與組織座談會,爭取竺可楨、蘇步青等科學家留在大陸,建設新中國。
新中國成立之后,他從事數(shù)學研究與教學,培養(yǎng)出了9位院士,成為享譽世界的數(shù)學大師。
很多人可能會好奇,這樣一位數(shù)學天才,這位有著如此傳奇經歷的84歲老人,他小時候是一個怎樣的孩子?
昨天,記者來到他的母校溫州中學,找到了這位老人13歲入校的學籍卡,還有他1999年最近一次在溫州中學所作的演講……
他曾說
不主張中學生“人人讀奧數(shù)”
時至今日,谷超豪從教已近62年。
谷超豪曾表達自己最大的心愿是:“希望能再培養(yǎng)出幾位新的數(shù)學優(yōu)秀人才。”不過,他并不主張眼下中學生“人人讀奧數(shù)”。
在華東醫(yī)院住院期間,常常有醫(yī)生、護士過來請教:孩子該不該去讀奧數(shù)。
谷老回答:“首先要看你的孩子對數(shù)學有沒有長久的興趣。我很早就對數(shù)學產生了興趣,中學時期除了好好學習課本外,我還看了不少課外書。如果你的孩子讀奧數(shù),只是為了加分、留學,就不可能養(yǎng)成對數(shù)學刻苦鉆研的精神!
樂清市副市長錢強在谷超豪任原溫州大學校長期間,曾給他當過1年的秘書。
“和他見面不久,有次他突然問我住什么標準的房間。
“我說住的公共宿舍,用公共衛(wèi)生間。谷老先生聽了似乎挺滿意的。后來我才知道他平時生活很簡樸,一件衣服、一雙皮鞋都要穿好幾年。”
他的研究
飛機翅膀怎么設計?臺風中心怎么走?
都可以用他的研究算出來
昨天傍晚,浙江大學數(shù)學研究中心副主任許洪偉接受快報記者采訪。
許洪偉1987年考入復旦大學讀博,1990年畢業(yè)。
他說,谷超豪的研究橫跨數(shù)學、物理學科的多個領域。他曾將自己的三大研究領域——微分幾何、偏微分方程和數(shù)學物理,親昵地稱為“金三角”。
“比如說,谷院士研究的偏微分方程。通俗一些講,解決的是飛機翅膀怎么設計更合理的問題,外形怎樣做才能安全穩(wěn)定,都要通過艱深復雜的數(shù)學理論計算出來。而這些背后的努力,是別人看不見的!
谷超豪院士的愛好之一,是計算臺風走向。2004年“云娜”襲擊閩浙,預報說要影響上海,老先生早晨看到的是東北風,到吃中飯時,朝南的窗子卻有雨點打進來,說明風轉為東南,他用“簡單的幾何”一算,就估計出臺風中心已經在上海以南的偏西方向,對上海沒有多大威脅了。
關于谷超豪院士的研究領域,浙江大學發(fā)出的賀信中,有這樣一段文字:
83歲的谷超豪主要從事偏微分方程、微分幾何、數(shù)學物理等方面的研究和教學工作,在超音速繞流的數(shù)學問題、規(guī)范場的數(shù)學結構、波映照和高維時空的孤立子的研究中取得了重要突破。
他小時候
1.吃飯要用運籌學
我是1938年春進溫中初中一下的,一上是在聯(lián)中(現(xiàn)溫二中) 。在溫中我讀了5年半,1943年秋溫高畢業(yè),當時是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
1937年7月,日本帝國主義侵略我國,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了。
母校初中被炸時,幸好及早疏散,沒有人員傷亡,但校舍被炸成廢墟了,母校搬到青田去。
在青田的生活比溫州艱苦得多。
那時糧價漲得快,交學費外,每人還要帶200斤谷子。
當時吃飯沒有什么菜,只求吃飽。怎么能吃飽飯呢?要想辦法:用的碗比較大,第一碗盛淺些,很快吃完第一碗,馬上去盛第二碗,第二碗裝得滿滿的,這樣才能吃飽。
如果第一碗盛得多了,等你吃完第一碗,飯桶空了,就盛不到第二碗了,F(xiàn)在說起來,這也算是運籌學。
(溫州中學演講節(jié)選)
2.一個四邊形,每邊邊長都是1,面積是不是等于1?
溫中的老師們,教書的質量都很高,許多老師在課堂上善于啟發(fā)。
一年級時,吳人鑒先生教數(shù)學,他在課堂上問道,一個四邊形,每邊邊長都是1,面積是否是1,要我們自己想著回答。
我想了一想,起來回答說,面積不一定是1,把這四邊形一壓,壓扁了,成為直線,面積就變0了。他很稱贊我的回答,他就是這樣引導我們去了解菱形的。
我初中里的化學課和物理課是徐啟發(fā)老師教的,他教化學課不是叫我們死記呆背,而是講許多道理,和物理課相融合,他使我懂得,學好數(shù)學,學化學和物理就不怎么困難了。
一位數(shù)學教師說,數(shù)學考80分以上的可讀工科,考90分以上可讀理科,我數(shù)學總是90分以上,因此我就傾向于念理科了。
當時有些名家回到溫州家鄉(xiāng),學校往往請他來校講課,例如,夏承燾先生,他曾在比我高一年級的班級里教課。我久仰夏先生,就到那個班級站在后邊聽夏先生講課。
我只聽2課:一課是蘇軾的詞《臨江仙》 ;一課是杜甫的詩《月夜》 。他的確講得非常好,這兩首詩詞到現(xiàn)在我還能背。
這些事實都說明,老師的啟發(fā)對我的影響是很大的。
3.曾經迷過武俠小說
我的學業(yè)進步,還應歸功于課外閱讀。
課外閱讀很重要,好多知識都是課外閱讀得到的。我很喜歡看課外書,一年級暑假里我看武俠小說入迷。
我的哥哥谷超英(也是母校校友,現(xiàn)名谷力虹),叫我不要再看武俠小說了,他介紹給我3本書,一本是艾思奇寫的《大眾哲學》 ,一本是蘇聯(lián)譯本伊林著的《十萬個為什么》 ,還有一本是數(shù)學的普及讀物。讀了《大眾哲學》 ,我大開眼界。
《十萬個為什么》使我學到許多科學知識,并且和日常生活相聯(lián)系。那本數(shù)學讀物提高了我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例如,書里講到用3個“9”字拼成一個最大的數(shù)。不是999、(9 9)9,而是9 99。
大家想一想,這數(shù)字有多大?這書使我開始有“概率”的概念,如買彩票有多少機會得獎。
總之,課外學習對自己提高很有好處。課外的閱讀給我很多新鮮的東西,但引導很重要,不能亂讀。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我非常注意課堂效率和及時完成作業(yè),這樣我學習就很主動。
我覺得學習主動性非常重要,課外閱讀也應有好的引導,自己要有選擇能力,要考慮怎樣可以得到有益的知識,使自己學習更主動。
(溫州中學演講節(jié)選)
4.12歲就明白:“國家興亡,匹夫有責”
我在初中念書,還是一個12-14歲的小孩,按理正可過幸福的童年生活,卻正遇上艱苦的抗戰(zhàn)時期。
在小學里就開始意識到我們國家、民族的危難,知道“國家興亡,匹夫有責”。
溫州中學那時的革命氣氛是很濃的,我受到好多前輩的啟發(fā)。在溫中讀書時,一方面覺得艱苦;一方面又覺得高興,因自己能為國家作出貢獻,為自己確定正確的政治方向。
(溫州中學演講節(jié)選)
5.不太講話,就讀書
1926年5月15日,谷超豪出生在溫州市區(qū)的一座老式院落里。
谷超豪有9個兄弟姐妹。妹妹谷月霞退休前曾在泰順、甌海等地政府部門工作,現(xiàn)在也已經78歲了。
我們家一共4兄弟5姐妹,二哥谷超豪排行第四。因為叔叔死得早,又沒留下孩子,母親就把二哥交給嬸嬸撫養(yǎng),不過還是住在一個院子里的。
二哥住的房間靠西邊,在2樓。我對二哥的印象是他不太講話,就讀書,很用功的。家里的事情他不太管,孩子們的活動也不參加。平時他吃得特清淡,愛吃豆腐青菜還有雞蛋什么的,魚是不要的。
我小時候最貪玩,東跑西跑的,有時去湊熱鬧看看戲。
二哥就教育我說,戲要少看點,多看看電影,電影先進。
這次二哥獲獎都沒告訴家里的,是三姐知道打電話回來說才知道的。
(谷超豪的妹妹谷月霞昨天接受本報記者采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