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絕了花蓮港天宮羅玉雨董事長及其他同仁的一再挽留,我們顧不上吃飯,便踏上花蓮至太魯閣大峽谷的路,去領(lǐng)略以險峻雄偉而著稱的太魯閣大峽谷。
連日來,我們的車子基本上是沿著海邊由南向北一站一站地游覽。臺灣的公路很平坦,如果不是進(jìn)入鬧市,一路上的車子并不是很多。司機阿平車子開得很平穩(wěn),因而一路上我們一邊談笑風(fēng)生,一邊欣賞著窗外那美麗的自然風(fēng)光。遇到景致佳處,車子便停下來,我們下車拍照留念。累了,偶爾還會在車子上小憩一會兒,全然沒有顛簸的感覺。
而這天的路,卻是令我們終生難忘。
太魯閣是高山族語,即山巒綿延之意。整個峽谷風(fēng)光由太魯閣、長春祠、燕子口、大斷崖、九曲洞、天祥等景觀組成,并以太魯閣命名。這是個約20公里長的由結(jié)晶石灰?guī)r形成的峽谷,沿線山嶺直入云霄,河流兩岸呈千古絕壁,溪流蜿蜒如帶,飛瀑濺若銀珠。
太魯閣幾乎包含了臺灣所有植物的群落類型,可稱為臺灣植物生態(tài)體系的縮影。由于地質(zhì)古老,地形變化特殊,還保存了許多稀有和瀕臨滅絕的植物,具有一定的學(xué)術(shù)價值和保護(hù)意義。
燕子口是一系列長短隧道,兩岸峭壁如削,石紋如繪,仰視云天成一線。在燕子口的懸崖上,洞穴累累,是燕子筑巢的好地方。小燕子常常飛鳴其間,浮光剪影,穿梭往返,別有一番情趣。
從燕子口往西,是海拔1660米的錐麓大斷崖,絕壁曦崖,峻峰突起,草木不生。大有李白詩句中“蜀道難,難于上青天”之勢。
在這青峰重疊、碧澗涌流、云林迷蒙之中,又有慈母橋、慈母亭等景觀點綴其間。
再往前就是天祥。天祥舊稱“太比哆”,它原是高山族同胞的世居之地,是個四面環(huán)山、中抱幽谷、蔥翠清幽、佳境天成的小盆地。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的塑像屹立其中。由此可見臺灣民眾對這位“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愛國將領(lǐng)的崇敬、愛戴之意。同時,臺灣民眾的愛國、憂國之情也可見一斑。
天祥對面的山丘上,祥德寺的7層天峰塔矗立在萬綠之中,與孟母亭、普渡吊橋等人文景觀相得益彰。
太魯閣大峽谷的景致真的是美不勝收。可是,游太魯閣大峽谷,如果沒有一點勇氣和膽略是不行的,那驚,那險,大有魂魄驚飛之感。
“自古華山一條路”,太魯閣大峽谷的游覽路線即是如此。游人必須驅(qū)車從谷口走至盡頭,然后再沿原路返回。狹窄的山路只比一輛大客車寬一些。若是兩車相遇,必須一點兒一點兒地錯開。我真佩服司機師傅那超凡的車技。每當(dāng)此時,坐在車子上的我們再也不敢嬉戲說笑,甚至連大氣都不敢喘,一個個屏住呼吸,眼睛瞪得大大的,看著司機師傅做的每一個動作,看著對面車子慢慢地從我們身邊滑過,方才緊握的拳頭這時才松懈下來,手心已不知不覺浸著汗。
這時候,我才真正明白,為什么那么多探險者,冒著失去生命的危險去尋求那未知的理想世界,去采拮那充滿荊棘的人生感悟。這其中的驚中有樂,情致富于險中的美感,是那么深長柔和,愉悅身心。如果從人類心理學(xué)的角度去理解,人人都有與生俱來的好奇心,這種好奇心容易引起人的心理緊張,于是人們會設(shè)法去滿足好奇心,甚至不惜付出犧牲個人安全的巨大代價去滿足它。嘗試探險,去體驗人生價值,去超越自我,實現(xiàn)個性的充分發(fā)揮,用體現(xiàn)自我價值來滿足自我實現(xiàn)的愿望。這些可能也是探險者之所以要去探險的原始初衷吧。
其實,我以為回味和享受過程與得到的剎那快感同樣美好,甚至更回味無窮。大概游太魯閣大峽谷的樂趣,除了領(lǐng)略這奇絕旖旎的風(fēng)光,還在于回味這一幕幕的驚險和失魂落魄的感受吧。(尚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