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背景:《富春山居圖》傳奇名畫的前世今生
資料圖:3月7日下午,出自大陸名家之手的長幅剪紙藝術(shù)作品《富春山居圖》(上)、《清明上河圖》,一同亮相張家口蔚縣民俗文化藝術(shù)展,吸引臺灣民眾駐足欣賞、評頭品足。中新社發(fā) 董會峰 攝
一幅畫為什么有兩部分?又為何被收藏在不同的地方?為什么這幅畫的合璧展出備受各界關(guān)注?下面一起來了解一下這幅曠世名畫的傳奇故事。
它是“畫中之蘭亭”;它曾讓很多人如癡如醉,幾易其主輾轉(zhuǎn)流失;它還受到了溫總理的關(guān)注并牽動了兩岸人民的心,它就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富春山居圖》。
《富春山居圖》卓越的藝術(shù)成就備受后人推崇,歷代書畫家、收藏家、鑒賞家、甚至帝王權(quán)貴們都以能親眼目睹真跡為榮,而有幸收藏的人更是視若珍寶,明朝的收藏家吳洪裕甚至在臨終前要求焚畫殉葬。
幸運的是,《富春山居圖》被人及時搶出,但至此被燒成兩段。后人將兩段分別裝裱成新。前段被稱為“剩山圖”;后段則被稱為“無用師卷”。此后的三百年間,“剩山圖”流落民間,最后被浙江省博物館館藏并成為其“十大鎮(zhèn)館之寶”之一。而“無用師卷”在清代被皇家收藏,后來隨著其他故宮的重要文物一起輾轉(zhuǎn)被運到了臺灣。杭州,臺北,一幅畫,隔海相望。
《富春山居圖》合璧進行時
2010年6月,浙江省省長呂祖善訪問臺灣,表達愿意將浙江省博物館收藏的《剩山圖》先送到臺灣合璧展出。此舉得到了臺北故宮博物院有關(guān)方面的積極回應(yīng)。
2011年1月,浙江省博物館和臺北故宮博物院在浙江富陽市簽署了“山水合璧---黃公望與《富春山居圖》特展”備忘錄簽署儀式。
2011年5月11日至18日,浙江省博物館將把《富春山居圖》(剩山圖)交接給中國文物交流中心,而該中心將在北京與臺灣方面進行交接。
2011年6月1日至9月5日,臺北故宮博物館院將舉辦“山水合璧---黃公望與《富春山居圖》特展”,屆時,分開300年之久的《剩山圖》和《無用師卷》將實現(xiàn)曠世合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