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人口迅速老化,從2015年起,15歲到65歲的人口將以每年減少18萬人的速度下降,一方面勞動力減少,一方面越來越多老年人失去自理能力,需要長期照顧,F(xiàn)在臺灣長期照顧老人的勞力八成來自印尼,但印尼政府已經(jīng)宣布,將在5年內(nèi)停止女性勞工出口,今年已中止派往中東地區(qū),接下來將中止新加坡和臺灣、香港地區(qū)。《聯(lián)合報》近日發(fā)表文章指出,這將造成臺灣長期照顧人力嚴重短缺,如果有關部門再不重視,將會給很多家庭帶來困難。
長期照顧失去自理能力的老人已經(jīng)成為許多家庭的難題,臺灣目前有280萬以上的老年人口,其中75萬人失去自理能力,他們家人的生活也因此受到影響,F(xiàn)在,社會急需建立長期照顧的配套措施,讓病人和家屬擁有面對衰老、疾病、失智時的幫助,而不是喪失生活質(zhì)量。
但是,保障老人受到照顧需要制度,臺灣輿論指出,臺灣現(xiàn)在沒有長期照顧的法規(guī),更談不上財務撥款和有關機構的設立與監(jiān)管,究其原因,行政機關缺乏魄力,立法機構怠忽職守,長期照顧法案在“立法院”備受冷落,送進去1年多沒有下文。政治人物只想著2016年權落誰家,法案能否在今年順利通過并不樂觀?梢坏┦甙巳f的印尼護工在兩年后離臺,他們留下的工作由誰承擔?
近日,臺當局宣布開放越南護工來應對,但只一味依賴外來看護也會造成新的問題,一是無法提供不同家庭長短期用工的多元需要;二是臺灣本地勞動力無法進入市場;三是圖簡便貪便宜的做法無法提升服務質(zhì)量。外籍護工語言不通,也缺乏專業(yè)訓練,承擔吸痰、換導尿管等護理任務時往往力不從心,更不能幫助老人緩解老化,F(xiàn)在臺灣不少家庭雇傭外籍看護后,凡事由外傭代勞,老人原本能自理的日常活動、社會參與、語言能力等反而退化,無微不至的照顧反而造成“失能長壽”。
因此,輿論指出還是要“自己的老人自己顧”,加強臺灣本地護工的訓練,推動小區(qū)、居家長期照顧,小區(qū)照顧中心提供日托、三餐、復健、上門服務等,讓老人在子女上班時有人照顧,還能與人互動,日子過得更有質(zhì)量,爭取“只有臨終前的兩星期,才躺到床上過日子”。本地照顧體系與外籍看護互補,才能使臺灣的長期照顧健康發(fā)展,避免臺灣成為“長壽但失能的老人島”。
[ 責任編輯:張曉靜 ]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張曉靜
原稿件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