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是我們祖宗傳下來的”——兩岸三地記者聯(lián)合采訪中原民間文化側記
“捏的明明是猴子,為什么叫泥泥狗?”“花里胡哨的木版年畫要上幾遍色?”在太昊伏羲定都的淮陽,在以木版年畫和岳飛大敗金兀術聞名的開封朱仙鎮(zhèn),在民權縣“荷鋤也可弄丹青”的王公莊畫虎村,參加聯(lián)合采訪中原民間文化藝術的40余名兩岸三地記者興致盎然。
“民俗是我們祖宗傳下來的東西,這在臺灣比較少見。來中原看民間藝術,對我們以及下一代都很有啟發(fā)!迸_灣新聞網(wǎng)副總編輯蕭金龍說。
朱仙鎮(zhèn)木版年畫距今已有800多年歷史,造型古樸夸張,色彩新鮮艷麗,具有獨特的地方色彩和淳厚古老的民族風格,與天津楊柳青、江蘇桃花塢、四川綿竹年畫齊名。在朱仙鎮(zhèn)一家木版年畫店,老藝人一絲不茍地進行手工套色,臺灣《中華稅務日報》記者黃明生湊在跟前一邊調整角度拍照,一邊口中發(fā)問,“木版圖案怎么刻”“年畫為什么用白紙而不是喜慶的紅色”“人物腦袋怎么比身子還大”。老藝人呵呵一笑,不慌不忙地講上一段又一段古老的故事。
“看到這些民間藝術家,蠻震動的,蠻有特色!秉S明生是第5次到河南了,他說每次來都感覺河南在進步,而且傳統(tǒng)的東西沒有丟。《中國時報》記者李文輝打趣說:“這些藝術在臺灣只存在于小朋友那里,走出校門就忘光了!
民權縣王公莊畫虎村,幾乎家家戶戶都有人執(zhí)畫筆,有詩稱贊:“荷鋤也可弄丹青,不描花草畫虎雄”;蜾h芒畢露,或閑散從容,栩栩如生的畫作讓不少記者伸手去摸老虎尾巴,“毛這么蓬松,不是粘上去的吧?”聽到介紹說村里有夫妻畫家、父子畫家甚至三世同堂作畫,黃明生連連稱嘆:“能把這么好的藝術延續(xù)給后代,太有價值了!”
[ 責任編輯:張曉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