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澳大利亞人報》2月28日文章,原題:中國迫不及待奪取印度的風采
丹尼·波爾導演的《貧民富翁》成功賺取高票房收入,對此印度最大的競爭對手—中國的反應又是怎樣呢?
維卡斯·史瓦盧普的小說《貧民富翁》及改編的電影一樣都不是(或不只是)在于描述一個既時髦現(xiàn)代又貧窮混亂的印度,其講述的混亂貧窮本身很難使一部電影或一本小說暢銷。但是電影獨到的地方在于,波爾的導演風格和阿迪加的寫作方式都是寫實性的。電影和小說雖然是關于印度的,但是它們更多的是講述一個個故事,這些故事都是以一種能夠勾起人們想象的方式娓娓道來。其中的畫面、情感、信息的傳遞都是超越文化的,具有世界性、普遍性。
相對而言,中國的小說和電影也許僅僅局限于中國特色。臺灣導演李安以電影《藏龍臥虎》獲得2000年度奧斯卡最佳外語影片獎,這不得不說是一個奇跡。而之后張藝謀導演的《英雄》中出現(xiàn)類似武打場面就只是小意思了。
去年李安導演電影《色·戒》時卻說,他并不期望這部電影能像《英雄》等大片那么成功。他說,這部電影的風格和畫面都很“中國式”。
一方面,我們看到中國電影工作者們拍出了很多非常不錯的電影,把中國特色拍得非常典雅精致,雖然有點讓人審美疲勞。另一方面,我們也看到了講述中國的電影以獨特視角一點點向我們展開中國的另一面,而這一面仍是西方無法欣賞和體味的。
也許中國電影在等待像波爾—印度這樣的結合模式,等待某個人來到中國并能寫實性地在電影中展現(xiàn)中國這個地方本身的情況。(作者賽洛森,銘英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