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亞洲時報》在線10月15日文章,原題:農村改革將推動中國增長
這似乎有些奇怪:當世界其他國家都在關注自上世紀“大蕭條”以來最大的金融動蕩時,中國共產黨的最高決策機構卻在開會討論農民問題。但是,這當中有著重要聯(lián)系。
自從鄧小平30多年前推動中國邁向市場經濟以來,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一直是熱點問題,而此次全球金融體系的崩潰使土地改革變得更為緊迫。
隨著世界經濟開始陷入衰退,中國的出口預計將急劇減少,該國領導人想通過把中國新興財富從城市擴散到仍然貧困的農村地區(qū),來刺激國內消費。
與此同時,增加農民收入有助于社會穩(wěn)定。農村社會動蕩經常由土地糾紛和巨大城鄉(xiāng)收入差距引起。
據(jù)統(tǒng)計,中國農村人口達7.275億,占全國總人口逾55%。如果算上在城市務工的近2億農民工,這個比例還會高很多。
但是,與龐大的人口數(shù)量比起來,農民的消費相對較低。這主要是由于農民的收入比城市居民少得多,農民收入的增長速度也慢得多。
當前中國城市的消費市場或多或少已經飽和。因此,國內消費的潛在增長應該來自農村。刺激農村消費的關鍵在于提高農民的收入。
為此,剛剛結束的十七屆三中全會確立的農村改革總目標是使農民收入到2020年翻一番。達到這一目標的一個主要政策是賦予農民在支配土地方面更多的自由。
中國將要接受一項新的農村發(fā)展政策的公告。這將潛在地帶來扭轉乾坤的效果。
目前,具體的改革政策尚未公布。
最終,北京希望在全球經濟衰退造成出口下滑的情況下,經濟上獲得自由的農村地區(qū)能夠刺激國內消費,至少彌補出口的部分不足。(作者肯特·尤因,汪析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