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麥克萊恩》月刊網(wǎng)站10月29日文章,原題:中國的美國問題 隨著美國大選臨近,奧巴馬和羅姆尼都迫不及待地將美國經(jīng)濟困境歸咎于中國。北京對此則積極反擊。這種口水仗凸顯美中兩國嚴峻的國內(nèi)形勢。
兩國關系彌漫著不信任。抱怨者越來越不僅限于美國人。皮尤民調(diào)發(fā)現(xiàn),認為美中關系建立在合作基礎上的中國人比例從兩年前的68%降至39%。美國杜肯大學歷史學教授李荊表示:“中國政府和許多中國人認為中國沒受到公平對待。很多人說,‘我們對美國不夠強硬’。”
羅姆尼說要在當上總統(tǒng)的“第一天”就給中國貼上匯率操縱國的標簽。專家稱,公然向中國叫囂非常冒險。任何向中國商品課以重稅的懲罰措施,都幾乎必然誘發(fā)北京的回應。加拿大亞太基金會總裁胡元豹表示:“第二天會發(fā)生什么?中國人會大舉反擊,或許會停止購買美國國債。我可不想再遭遇第三天!
同時,美國對中國的負債累累還被描繪為國家安全問題。而五角大樓最近卻說,以美國債券作脅迫手段的作用有限,可能讓中國比美國更受傷。實際上,中國購買美國國債的決心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安全存放大量外匯儲備的需求。同樣由于國家安全問題,中國企業(yè)在收購美國資產(chǎn)時頻繁遇阻。這是北京的另一個心病。
這些根深蒂固的分歧并不容易消除,每當美國想從中撈取政治油水時就更加困難。美國外交關系委員會亞洲項目主任易明稱:“我們想要避免發(fā)生在菲律賓、越南和日本身上的那些事。我們不想事情發(fā)展到中國決意以經(jīng)濟向美國要挾的地步!薄ㄗ髡呖死锼埂に鱾惿,王會聰譯)
[ 責任編輯:張曉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