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次,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踏上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之旅。
這一次,在世界經濟面臨諸多不穩(wěn)定和不確定因素、二十國集團在國際經濟事務中作用更受重視的背景下,遠赴萬里之遙的墨西哥小城洛斯卡沃斯。
再一次,世界聚焦中國作為。期待洛斯卡沃斯峰會“繼續(xù)致力于保增長、促穩(wěn)定,向世界經濟傳遞信心,向全球經濟治理提供動力”。中方的如是表態(tài),受到國際輿論廣泛關注。
罕見的國際協調進程
自從2008年爆發(fā)國際金融危機以來,國際社會對有效的全球經濟治理的需求,突然之間變得無比緊迫。當年11月,二十國集團成員的領導人在秋風蕭瑟的華盛頓舉行峰會,商討對策,協調政策,采取行動。此后不足4年的時間內,又分別聚首英國倫敦、美國匹茲堡、加拿大多倫多、韓國首爾、法國戛納……歷史罕見的國際金融危機,催生了歷史罕見的國際協調進程。
世界地圖上,呈現出二十國集團各成員領導人峰會之旅留下的密集交錯航線。一份份顯示共識的成果文件,在一定程度上穩(wěn)定了市場的信心。二十國集團從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有效機制逐步轉化為全球經濟治理的重要平臺,已形成以峰會為引領、協調人和財金渠道“雙軌機制”為支撐、部長級會議和工作組為輔助的架構。
胡錦濤主席出席了二十國集團領導人迄今舉行的歷次峰會。在這個平臺上,中方始終積極參與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加強全球經濟治理合作,發(fā)揮了建設性作用,作出了重要貢獻。中方以“首先把國內的事情辦好”的表率行動,走出了一條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有效路徑,不僅在世界上率先實現經濟回升向好,而且成為世界經濟復蘇的引擎。
中方以負責任的主張和行動,支持國際金融組織根據國際市場變化增加融資能力,加大力度支持受這場金融危機影響的發(fā)展中國家,支持發(fā)展中國家在國際金融機構中增加代表權和話語權。在一些爭議不決的問題上,中國提交的案文,兼顧各方利益和關切,起到了化解分歧、促成共識的效果。
超強度多邊雙邊外交
峰會日程總是緊湊的:倫敦峰會,工作午餐結束后,領導人們甚至等不及回到會議廳,就在餐廳內將討論一直延續(xù)下去;戛納峰會,東道主索性安排服務人員把工作餐送進會場,盡可能把時間用于討論議程……不僅包括高密度的多邊會議,而且還有大量的雙邊交流——胡錦濤主席同美國總統(tǒng)奧巴馬的首次會晤,就是在倫敦峰會期間舉行的。
據悉,每次峰會上的茶歇時間,也是各國領導人進行富含實質內容的雙邊交流時間。有工作人員統(tǒng)計,胡錦濤主席每次出席峰會時,都有二三十次雙邊交流,要么就二十國集團框架內的合作進行討論,為促成一致意見深入做工作;要么就雙邊關系以及國際地區(qū)重要問題交換看法。這種“見縫插針”的雙邊交流,有時坐在臨時搬來的椅子上進行,有時就站著進行。為了能夠抓住機會同胡錦濤主席交談,加拿大總理哈珀總是專門帶著自己的中文翻譯赴會。而戛納峰會時,日本首相野田佳彥也帶去了中文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