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輿論高度關注正在舉行的上合組織北京峰會,一些評論大談它沖著美國和北約的“對抗性”,甚至有媒體將它稱為“東方的北約”。這不僅是冷戰(zhàn)思維,而且是小心眼的。
美國的精英們在表現“霸權”的心理脆弱。在他們眼里似乎什么都是挑戰(zhàn)。中國和平崛起是戰(zhàn)略威脅,中俄及中亞一些國家搞區(qū)域合作也需高度警覺。歷史上的大國對抗史看來讓他們刻骨銘心,淡化對抗甚至設計些超越對抗的東西,對他們來說都是邪門歪道。
上海合作組織的初衷就不是為了對抗誰,如果它有這個潛在政治目標,在美國和西方對世界安全領域呼風喚雨的時代,發(fā)展的阻力就會大。因為這樣做沒有前途,是成員國拿自己的地緣政治利益下毫無意義的賭注。
上合組織在有一大堆“明顯障礙”的情況下居然很順利地發(fā)展了起來,根本原因在于它契合了這個復雜地區(qū)各成員國求發(fā)展、想穩(wěn)定的愿望,它實事求是,能合作什么合作什么,意見不一致的暫時放一放,各國的利益都因該組織錦上添花,沒有誰失去什么。
上合的迅速成型顯示,意識形態(tài)和價值觀,以及圍繞地緣政治的不同理解和雄心,都不是國家間開展雙邊及多邊合作的真正障礙。國際關系正從對政治權力毫無節(jié)制的追求中慢慢走出來,一些新的元素和方向則從舊國際關系的疆域和廢墟上逐漸成長。
比如西方媒體經常議論中俄“爭奪”上合組織的主導權。這是典型老套的思想方式。中俄單獨“主導”上合組織會有什么好處嗎?一個簡單的事實是,中國和俄羅斯各自國家的戰(zhàn)略關切及困難,都不可能通過“主導”這個組織來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