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美國在歐洲的反導彈防御系統(tǒng)進程,“北極熊”再向“山姆大叔”發(fā)威。俄總統(tǒng)梅德韋杰夫23日以可能“退出雙方進攻性戰(zhàn)略武器削減條約”向美發(fā)出警告,措辭之強硬令俄美關系平添緊張氣息。不過有趣的是,俄國防部副部長24日隨即表示,昨天的總統(tǒng)聲明并不意味著俄將立即實施回應措施,亦不以對抗為目的。
梅德韋杰夫聲言甫出,立刻得到了國際回應,立陶宛總理庫比留斯呼吁美國認真回應俄方的聲明。而美國則就此表態(tài)“反導防御系統(tǒng)計劃不會改變,但美國一如既往愿同俄羅斯進行合作”。
觀察家指出,“棒喝”之后,針對對美國的迅速回應,俄羅斯適時遞出了“胡蘿卜”:俄國防部副部長安東諾夫24日對外界稱,梅德韋杰夫發(fā)表上述聲明其實是在情理之中,“這是經(jīng)過深思熟慮的,是國家元首站在本國軍事立場上自然的表態(tài),并不帶有對抗性質”,他稱,若事態(tài)進程尚未威脅到俄羅斯的安全,那俄就不會采取回應措施。
他同時作出了相對友善的暗示:俄總統(tǒng)的聲明是要“明確、清晰地邀請以美為首的西方國家一起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
這位副部長提醒西方國家“認真地研判俄總統(tǒng)的言論,作出正確的決定,以使所有相關國家的安全得到保障”,事實上俄總統(tǒng)在電視講話中已表明俄方的最終意向:俄美反導對話甚至合作“必須以明確的法律基礎來保障俄方安全”。這正是俄美本輪“反導之爭”一直以來無法突破的瓶頸。
2010年11月,北約在里斯本峰會上決定建立覆蓋歐洲的反導系統(tǒng)并邀請俄羅斯加入合作,俄方提出了明確要求:美國和北約必須提供法律保障,承諾其反導系統(tǒng)不針對俄羅斯。
但俄美就上述“法律保障”問題遲遲未達成共識,而北約反導部署仍按部就班地進行,顯然,談判僵持的最終后果,將是俄方完全陷入被動。正如安東諾夫所說,若在俄羅斯疆域附近不斷出現(xiàn)威脅俄國家利益的軍事存在,俄不能等閑視之,隨著歐洲反導計劃的推行,俄羅斯的安全要求越來越迫切,以致再次劍拔弩張。
俄媒體援引安東諾夫的一個比喻頗有意味:俄、美好比兩個士兵,若兩人握有相同長度的矛,則他們勢均力敵,但若其中一方造了一張盾,那么另一方只能是造同樣一張盾,或者增加矛的長度,如此才可維持平衡。
分析人士稱,目前從各方反應來看,在俄美僵持的博弈中,俄總統(tǒng)此番主動走棋,并不以挑動新一輪對抗為目的,而意在敦促美方重新掂量俄有關“法律保障”的訴求,為談判僵局尋求轉機,能否如愿,有待靜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