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多了,28歲的電子公司職員高義堃做過的最大的事,其實是由那些“很小的事”組成的。每個周末,他和同伴會去青島海濱的棧橋,撿垃圾,回收電池,為人指路。
后來,經與棧橋管委會聯系,他們干脆擺起了一個臺子,成了景區(qū)一個小小的景點。游客在海灘上受傷了,都知道找他們要創(chuàng)可貼,扣子掉了就借一個針
線包。
青島是北京奧運會帆船比賽的舉辦城市,有13760名志愿者服務于奧帆賽。高義堃和他的“綠飄帶”團隊,作為奧帆賽的志愿者,當仁不讓地“承包”了棧橋服務點。
正如高義堃對這座奧運城市充滿信心,共青團青島市委一項針對全市奧運志愿者的抽樣調查顯示,96.2%的被調查者認為奧運給青島帶來了有益的變化。59.3%的人相信未來一段時期青島志愿服務會“迅速發(fā)展”,35.8%的人選擇了“較快發(fā)展”,兩者相加達到95.1%。
奧運會期間,團青島市委向1000名志愿者發(fā)放了調查問卷,回收有效問卷968份。被調查者中,之前沒有志愿服務經驗的為50.7%。在成為奧帆賽志愿者之后,89.3%的人認為這對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產生了“積極影響”。54.4%的人開始“非常關注”其他志愿活動的動態(tài),還有34%的人“比較關注”。
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30周年,也是共青團在全國發(fā)起志愿服務行動15周年。在很多人看來,因為志愿者在抗擊冰雪災害、抗震救災和北京奧運會上的突出表現,2008年應被稱為“中國志愿者元年”。
北京奧運會上,志愿者達到了史無前例的170萬人。對于這個數字,奧運下一站倫敦的市長鮑里斯·約翰遜說:“這是我們將很難超越北京的原因!鼻鄭u的這項調查表明,97%的志愿者認為,北京奧運會是歷史上最出色的一屆。
人們把賽場之外的金牌頒給了這些“離賽場最近也最遠的人”。當天南海北的志愿者們結束使命返回家鄉(xiāng),迎接他們的詞匯大都是“凱旋”或“載譽歸來”。
國際奧委會主席雅克·羅格觀看奧帆賽時說:“青島的志愿者總是以燦爛的微笑迎接我們的到來,隨時做好幫助我們的準備,工作十分出色,凸顯了中國人民熱情好客的性格,這是真正的成功。”
團青島市委書記陳飛說,可以明顯看出,奧運會在市民中普及了志愿理念,志愿服務成為人們的生活方式和行為習慣,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成為社會風尚。
本次調查顯示,75.5%的被調查者認為,青島志愿服務事業(yè)發(fā)展最顯著的變化是“群眾對志愿服務的知曉率和參與率顯著提高”。15.6%的人認為,最顯著的變化是“志愿服務項目更豐富,參與更方便”,另有6.6%的選擇是“志愿服務對城市發(fā)展的作用更加突出”。
任何一個奧運城市里,變化都清晰可見。在奧運會足球比賽協(xié)辦城市天津,1000名賽會志愿者是從5萬多報名者中選出的。團天津市委副書記王華說,隨著天津開放程度的提高,一支強有力的志愿者骨干隊伍也產生了。志愿者的身影,越來越多地出現在世界體操錦標賽、亞歐財長會議、女足世界杯、達沃斯論壇等高層次體育、文化、經濟交流活動中,當然也包括北京奧運會。
陳飛認為,如果說志愿精神是一份寶貴的“奧運遺產”,奧運志愿者就“是推動志愿服務事業(yè)發(fā)展的寶貴人力資源”——他們具備優(yōu)秀的綜合素質和專業(yè)技能,對城市發(fā)展有很強的參與意識,并將長期堅持從事志愿服務。
更重要的是,他們還調動起了整個城市的參與熱情;I備奧帆賽期間,青島2005年開始實施志愿者注冊制度,迄今全市注冊志愿者已經超過40萬人,各類志愿者隊伍達到11758支。在全國,注冊志愿者超過了2500萬人。
“您參加志愿服務的初衷是什么?”在本次調查中,七成志愿者回答“熱愛這座城市,愿意為它做些事情”,63%的人選擇“做對社會有意義的事”,50%的人選擇“幫助有需要的人”,48%的人選擇“令生活更加充實”。其他如“增加社會見識”、“想多結識些朋友”、“消磨空閑時間”、“有助于找工作”等也都有一定的支持率。
無論初衷是什么,從事奧運志愿服務時,表示“大多數時候快樂”的人達到了31.7%,更有60.8%的人形容自己的心理感受時,用的是“總是非常快樂”。
志愿者高義堃不知道自己周末去棧橋的習慣還將保持多久,因為他沒有停下來的打算。多年以前,像他這樣的年輕人會因為在公車上讓座而被稱為“雷鋒”,今天他們有了一個更適合的稱號——“志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