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平凡崗位 不凡堅守
護越冬候鳥 保一方平安
本報記者 楊顏菲
剛過完年,江西南昌市公安局新建分局南磯派出所所長劉萬里和兩位民警身穿防水服,深一腳、淺一腳地走在岸邊,一大早便開始巡護候鳥。
“你看,體型較大、翅尖發(fā)黑的是東方白鸛,顏色上棕下白的是大雁,白毛黑嘴的是白琵鷺……”舉起望遠鏡,劉萬里如數(shù)家珍。
冬日鄱陽湖,大大小小的碟形湖泊隨處可見,仿佛一片“大草原”,是越冬候鳥的理想棲息地!扒皫滋欤@里有一只受傷的東方白鸛。我們把它抱上車,帶回所里,找醫(yī)生為它包扎治療。”湖面反射的粼粼波光,照在劉萬里臉上,“近些年,大家保護生態(tài)的意識越來越強,村民們發(fā)現(xiàn)了受傷候鳥,也會送到派出所來!
“候鳥來了,觀鳥的游客也跟著來了,春節(jié)假期是我們最忙的時候!眲⑷f里告訴記者,“既要完成候鳥巡護、草洲防火等日常任務,也要做好游客救助和服務工作!
南磯派出所是南昌最偏遠的派出所,離市區(qū)70公里,管轄面積326平方公里。“雖然管轄面積大,但大部分是水域,轄區(qū)內常住人口只有300多人!眲⑷f里說,“每年到了鄱陽湖豐水期,我們得坐船來上班!
沿著巡護路線走完一圈,鳥鳴啁啾,太陽已升到頭頂。
派出所里,民警巫智勇也沒閑著。匆忙吃完午飯,他抄起筆記本,開上警車去走訪!芭沙鏊灿5名民警,每年春節(jié),所里要保證至少4名民警在崗!蔽字怯抡f。
“待會兒,大家要分頭到街上巡邏。”劉萬里說,“新春佳節(jié),我們既守護候鳥平安,也守護大家團圓。”
翻山勘地質 跋涉尋水源
本報記者 王欣悅
清晨,山林間的薄霧還未散盡,重慶市地質礦產勘查開發(fā)局南江地質隊高級工程師羅富恒一行,來到萬州區(qū)太安鎮(zhèn)鐘劉村。
春節(jié)假期,隊員們的工作仍舊忙碌——“眼下正值當?shù)乜菟,我們要抓緊完成枯季測流數(shù)據(jù)的采集工作,為后期地下水資源評價和開發(fā)利用打下基礎!绷_富恒說。
出發(fā)前,羅富恒又仔細檢查隨身攜帶的背包,里面裝著地質錘、溫度計、水質檢測儀、水樣壺等專業(yè)工具,還有水和干糧。“平均每天負重行走30多公里,晚上回到臨時宿營點,才能吃上一口熱飯。”羅富恒說。
前往第一個測流點的路并不好走。羅富恒和同事帶上測量和采樣裝備,拄著樹枝,小心翼翼行走著。濕滑的山道上,留下一長串深淺不一的腳印。
到達測流點,羅富恒和同事立即投入了工作!八疁16.8攝氏度、過堰水高5.82厘米……”羅富恒仔細測量,同事一一記錄。為了探明測流點長期動態(tài)變化情況,他們平均5天就要來一次。
“去年,地質隊實施了重慶大寧河流域水文地質調查,新發(fā)現(xiàn)地下河等20余處,新圈定后備水源地等近40處,解決了當?shù)?000余名群眾的飲水問題!闭f起工作,羅富恒一臉自豪。
“今天白天我們計劃完成18個點的現(xiàn)場測流工作,晚上再將采集的數(shù)據(jù)整理存檔。”羅富恒搓了搓凍僵的雙手,收拾好測量和采樣裝備,準備趕往下一個測流點,“12月至次年2月是枯季測流的關鍵期,我們得加把勁完成任務!”
守高原站點 測氣象數(shù)據(jù)
本報記者 喬 棟
可可西里無人區(qū)邊緣、長江源頭沱沱河畔,青海格爾木市唐古拉山鎮(zhèn),平均海拔超過4500米。春節(jié)期間,鎮(zhèn)上的沱沱河氣象站清晨已燈火通明。
室外溫度直逼零下30攝氏度,工作人員陳麗雯和汪洪斗準備開始當天的“放飛”工作。充好氫氣球后,陳麗雯左手扯線,右手托舉著直徑近2米的氣球,邁著大步在發(fā)射場周圍完成準備工作。
不一會兒,對講機傳來聲音:“數(shù)據(jù)已測試好,可以升空!蓖艉槎反蠛,“3,2,1,放!”
7點15分,氫氣球消失在空中。陳麗雯長舒一口氣,“氣象氣球能夠飛到2萬米的高空。隨后的1個多小時里,系統(tǒng)將不斷收到氣球傳回的數(shù)據(jù)!
沱沱河氣象站是國家氣象站網中重要的測報研究站、全球資料交換站。“剛才開展的是高空探測,每天放球兩次,為氣象預報提供決策輔助。”沱沱河氣象站站長苗培林介紹。
科技也在悄然改變著這里!叭ツ晡覀冞鋪設了3個無人值守站,總數(shù)已達12個,進一步提升了數(shù)據(jù)準確性!蓖艉槎氛f。
沱沱河氣象站有9名工作人員,平均年齡27歲。站內唯一的女同志陳麗雯也已在這工作3個年頭。“前年,站里專門修建了制氧房,配備了圖書室,條件比過去好多了。”陳麗雯說。
上午9點多,數(shù)據(jù)接收完畢。短暫歇息后,汪洪斗又和同事們一起出去檢查設備。
當好“守隧人” 點亮回家路
本報記者 申智林
春節(jié)期間,全長10.1公里的湖南長沙瀏陽河隧道,每天迎接上百趟列車南下北上。
長沙高鐵工務段瀏陽河隧道看守工區(qū),副工長李洪兵和同事每天上午帶著手電筒來到隧道檢查泵房設備。他們要負責瀏陽河隧道救援斜井看守和隧道內抽水裝置監(jiān)控。
從地面前往泵房,需要通過一處長730米、坡度近60度的斜井。斜井兩旁,分布著粗大的排水管道。李洪兵和同事邊走邊檢查管道伸縮縫接口是否有滲漏水情況。
斜井里越走越深,忽然出現(xiàn)巨大的聲響,同時揚起不少浮塵!斑@是南下北上的列車同時駛過隧道,兩邊氣壓疊加造成的!崩詈楸軓娜。
在這個崗位,李洪兵已經工作了13年,參與了瀏陽河隧道上千次施工檢查,經歷了從人工巡查為主到智能監(jiān)控為主的轉變。他早已習慣隧道里的工作環(huán)境,不論什么時刻,哪個方向有來車,他都記得清清楚楚。
20多分鐘后,他們抵達泵房!暗y完好,轉軸無銹蝕、無滴漏,壓力表顯示正!崩詈楸贿厵z查一邊報告。
在這里,李洪兵和同事們要檢查25個電源控制箱,扳動13個水位控制閥以確保正常運行,遇到排水渠內水位高時,還要掀起蓋板方便水快速排出……整個流程,他們每天要重復3次。在李洪兵檢查隧道地下設備的同時,工區(qū)工友陳浩與同事正在巡查隧道的地表情況!傲熊嚿嫌星f萬旅客,再繁瑣的事,也要踏踏實實干好!崩詈楸肿昼H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