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丨海拔3900米,邊防戰(zhàn)士用腳踩出一條石頭路
在春節(jié)萬家燈火、闔家團圓的時候,總有人在守護這份歡樂祥和、平安喜樂。西藏山南軍分區(qū)老虎嘴邊防連駐守在海拔3200多米的喜馬拉雅山南麓,連隊常年擔負著繁重的邊防巡邏任務(wù)。今天,一起跟隨邊防官兵踏上海拔4600多米的艱險巡邏路。
從北京到老虎嘴邊防連,行程4000多公里,和記者一起前往連隊的,還有2024年陸軍“四有”新時代革命軍人標兵獲得者次羅布。在經(jīng)歷飛機、大巴車和越野車三種交通工具,耗時12小時后,我們來到了連隊駐地。得知第二天有巡邏任務(wù),奔波一天的次羅布顧不上休息,第一時間向連隊提出了參加的申請。
早上八點,巡邏官兵們從海拔3200多米的駐地出發(fā)了,這是一段兩天一夜的巡邏路,為了直觀呈現(xiàn)邊防官兵的巡邏方式,記者計劃跟車隨行。這是記者第一次到西藏邊防采訪,顛簸狹窄的土石路,飛揚的塵土加上狹小密閉的車廂,讓記者頭暈。但在記者看來如此惡劣的道路,在巡邏官兵口中卻是一條難得的幸福路。
西藏軍區(qū)某部 次羅布:這條路是從19年開始修好的,我們第一次走的時候這上面沒有這種路,都是徒步。現(xiàn)在坐車大概需要一個多小時,給我們差不多節(jié)省了一整天。
1個多小時后,車輛抵達了海拔3900多米的車巡路盡頭。
這是排長高洋首次帶隊巡邏,由次羅布任先遣組的巡邏隊伍沿著亂石堆一直向上,途中還要時刻提防山上滾下的落石。
記者:老兵,咱們現(xiàn)在走的這個路是修過的,還是就是原始的土路?
西藏軍區(qū)某部 易文東:這一片都是踩出來的路。
終于翻越了亂石堆,一道懸掛在懸崖邊上的棧道映入眼前,我們來到了官兵們口中的老虎嘴。
西藏軍區(qū)某部 次羅布:這個山口叫老虎嘴,以前沒有鋼架橋。之前是邊上一直有繩子掛下來的,以前就沿著繩索然后往上面攀登。
在棧道還沒建成之前,老虎嘴就是官兵們巡邏路上第一道生死關(guān),他們需要借助幾條繩索負重而上,稍不注意就是萬丈深淵,老虎嘴邊防連因此得名。翻過老虎嘴,負重在雪地行進,隊員們需要消耗比碎石路更多的體力,熟悉地形的次羅布在前面探路。
20歲的大學生士兵夏梓輝來自廣東肇慶,剛剛下連3個月,是唯一一個首次參加巡邏的隊員。
西藏軍區(qū)某部 夏梓輝:能夠代表祖國、代表人民,為了人民去巡邏去戍邊,非常激動。
太陽落山前,官兵們抵達了當天的宿營點,大家各司其職,搭帳篷、生火、做飯。圍著篝火,官兵們和記者聊起了他們的戍邊故事。當兵11年的次羅布,2017年從內(nèi)地部隊申請到邊防部隊,參與了數(shù)不清的巡邏任務(wù),十余次與死神擦肩而過,在眼角和眉心留下了兩處傷疤。
西藏軍區(qū)某部 次羅布:有一次我們在晚上經(jīng)過刀背山的時候,剛好也是下雨天,然后一滑下去,還好就是懸崖邊上有一棵樹,然后剛好逮到了這個樹,才得以把自己停留在這個懸崖邊上。
來自四川大涼山的吉吉木曲當兵雖然只有兩年,卻幾乎參加了連隊所有的巡邏任務(wù)。
西藏軍區(qū)某部 吉吉木曲:這條路我走了七次,第一次走還是挺艱難的,每一步都是走兩步休息一步。后面體能也搞上來了,就也習慣了,我覺得苦是苦了點,但更重要的是保家衛(wèi)國,總要一些人去前面沖鋒陷陣,我覺得我就是那個人。
海拔4300多米的宿營地,夜間溫度接近零下20攝氏度,疲憊的官兵們很快在保溫睡袋里進入夢鄉(xiāng)。第二天清晨,官兵們陸續(xù)收拾行囊,整理裝具,不過,沒有戶外露營經(jīng)驗的記者卻有點措手不及,鞋子拉鏈被凍上了。
將鞋子烘烤解凍后,記者跟隨官兵再次踏上了巡邏路。穿梭在茂密的杜鵑林,次羅布一邊開路一邊提醒大家注意安全。穿過杜鵑林,前往宣示點位的巡邏路被積雪覆蓋。
越接近終點,積雪就越深,不到500米的路程官兵們耗費了近一個小時,最終抵達了海拔4600多米的目的地。展開國旗,所有巡邏路上的艱辛,在響徹山谷的口號聲中化成了邊防軍人的信念與堅守。
巡邏官兵:我站立的地方是中國,邊防有我在,請祖國和人民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