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斗者 正青春·一線故事】邵書琴:扎根云端牧場的“柯蘭姑娘”
邵書琴(左)與刺繡合作社社員交流。資料照片
【奮斗者 正青春·一線故事】
5月底,一場突如其來的暴雨雪席卷了新疆生產(chǎn)建設(shè)兵團(tuán)第三師托云牧場。31歲的文體廣電中心主任邵書琴,一邊交代小伙伴們“多拍些素材、多注意安全”,一邊跳上汽車,趕往災(zāi)情最重的一連。
托云牧場坐落在祖國最西端的帕米爾高原之上,喀喇昆侖山腳下,平均海拔超過3000米,被稱為“云端牧場”。下轄的3個連隊,呈“品”字形分布在戈壁荒灘里。
山上的積雪開始融化,河道里的水位不斷上漲,石頭不時從山坡上滾下,一路險象環(huán)生。顧不上危險,邵書琴一次次下車拍攝?吹揭贿B的干部職工正搶救被洪水沖到河道里的皮卡車時,她“撲通”跳下河,抓拍施救畫面,“只有離得更近,畫面才生動”。
泥水很快打濕了她的衣裳。托云牧場黨委書記、政委牛明智感嘆:“都來10個年頭了,這姑娘還是這么拼,真是‘柯蘭姑娘’!”
追問才知道,“柯蘭”,在柯爾克孜語中是“勇敢”的意思,常用來形容“大漠英雄”。
2013年7月,托云牧場迎來了一批大學(xué)生志愿者。當(dāng)人們得知那個個頭小小、皮膚白白的姑娘,來自萬里之外的廣州時,頓時犯了嘀咕:穿越大半個中國,從繁華都市來到戈壁荒漠,能待得住嗎?
托云牧場是兵團(tuán)唯一的柯爾克孜族聚居團(tuán)場,也是為數(shù)不多的貧困團(tuán)場。論生活條件,全兵團(tuán)倒著數(shù)。
就在人們都認(rèn)為這個南國姑娘肯定要“哭鼻子”時,她已經(jīng)忙活開了。
托云牧場的紅軍小學(xué),有140多名孩子就讀。他們的家大多在百公里之外的放牧點上,一周甚至一個月才能見到一次父母。
邵書琴到學(xué)校開起“夢想課堂”,“孩子們是希望、是未來,需要有人給他們的夢想插上翅膀”!
邵書琴成了最忙碌的“兼職教師”:她邀請10多名喀什志愿者來校開設(shè)“第二課堂”,陪著孩子們唱歌、跳舞、做游戲,講述世界的精彩,讓學(xué)校里有了歡聲笑語。
一年服務(wù)期很就要結(jié)束了!白摺迸c“留”,成了邵書琴艱難的選擇。走,回到廣州,那里有熟悉的生活,待遇不錯的工作,關(guān)愛自己的親人朋友;留,托云有太多的不舍。孩子們爭先恐后往房間塞明信片,都寫著“姐姐,不要走”,老鄉(xiāng)們不約而同送來羊肉、奶酪,用樸素的語言勸說:“姑娘,不要走!
最終,邵書琴抹著眼淚,撥通了父親的手機,“這里需要我,我想留下來”。母親去世早,是父親一手把她帶大的,她也是父親最疼愛的老幺。電話那頭沉默了許久,年邁的父親才說:“你多保重,我支持你!
就這樣,邵書琴成為托云牧場建場以來第一個留下工作的女大學(xué)生志愿者?錾阶畋倍说耐蛪ㄊ吶酥校嗔艘粡埬贻p的面孔。
邵書琴沒敢告訴父親:團(tuán)場編制緊張,她只能以臨聘人員的身份留下。
“既然留下,就不給青春留下遺憾!鄙蹠僬f到做到。工會、紀(jì)委、黨政辦,哪個基層崗位需要人,她都頂上;進(jìn)社區(qū)、駐連隊、走牧點,一個月奔波上千公里從不喊苦喊累。她的拼勁感動了牧民們,大家都親切地叫她“柯蘭姑娘”。
2016年,邵書琴出任托云牧場祥云社區(qū)黨支部書記。她拼勁不減,帶領(lǐng)從未種過地的柯爾克孜老鄉(xiāng),種出了第一棚蔬菜;她帶著繡娘吐孔·沙熱,組織成立刺繡合作社,讓婦女們在家門口有事干、有錢賺;她帶著90后小伙阿依甫·庫瓦,試水電商……
也是這個電商生意,讓“柯蘭姑娘”栽了不小的跟頭。原本她想通過電商平臺,把本地盛產(chǎn)的綠色無公害山羊肉,經(jīng)過真空包裝后賣到外地;同時,利用托云牧場緊鄰?fù)ㄉ炭诎兜膬?yōu)勢,進(jìn)口紅酒和白蜂蜜,再分銷國內(nèi)。
沒想到,第一批貨物發(fā)出,就收到大量退貨申請。原來,因為包裝技術(shù)不過關(guān),出現(xiàn)了羊肉脹袋、紅酒破瓶的現(xiàn)象。幾名年輕人沮喪地要“撂挑子”,邵書琴自掏腰包,給客戶一一補貨。
為破解這個難題,邵書琴專門跑到工廠里學(xué)封裝、學(xué)打包,帶著年輕人盯緊發(fā)貨環(huán)節(jié),推動電商生意步入了正軌。去年,她還為阿依甫·庫瓦的合作社爭取了90萬元的資金支持,讓他們甩開膀子大干一番。
她來了,她留下,她堅守。3000多個日日夜夜,邵書琴與托云牧場共同成長,一天天地變好。托云摘掉了貧困帽,城鎮(zhèn)面貌煥然一新。邵書琴也順利入了編,在托云成了家,有了娃?聽柨俗巫宓呐笥呀o娃娃取名“玉米提”,寓意著“希望”與“未來”。
2018年,邵書琴獲得“中國青年五四獎?wù)隆,并成為西部計劃“招募大使”。她奔走在?nèi)地多所高校,講述自己的青春故事和新一代屯墾戍邊人的家國情懷,收獲了一大批“鐵粉”。
“與其說他們‘粉’我,不如說,他們‘粉’的是敢于有夢、勇于追夢,并幸運地在西北邊陲圓夢成長的青春。”采訪結(jié)束時,邵書琴動情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