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三级理论A电影在线_日韩欧美精品在线_女女国产香蕉久久精品_成在线人视频免费视频网站

  •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廣東中山黃圃鎮(zhèn)鰲山村——歲月流轉 古韻悠長(美麗中國·傳統(tǒng)村落)

2021-06-12 21:00:00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從廣州出發(fā),一路向南,經東新高速和廣珠西線高速,驅車約60公里的路程,就來到了被列入第五批中國傳統(tǒng)村落名錄的嶺南古村落——鰲山村。

  鰲山村位于黃圃鎮(zhèn)東北部,隸屬于廣東中山市,面積7.3平方公里,現(xiàn)人口6313人,由崗東、石嶺和指北3個自然村組成。鰲山村西面背靠大黃圃山脈,村北有一條大奎水道,村南有一條黃圃水道,南北河道中間修建了人工灌溉河猛江河,3條水道形成一個“工”字形的水網結構,村落和古樸的民居就分布在這3條河涌之間。

  漫步鰲山村,石板鋪就的小徑,隨處可見。村里的街巷更是別有特色,石嶺上、下街,崗東上、下街,23條街呈“井”字形排列,縱橫交錯,筆直通行。在鰲山村,有廣東省沿海規(guī)模最大的海蝕遺址,保存了宋代碼頭和古石徑等,還有多處古代宗祠建筑,古樸而幽靜。

  往事越千年 滄海變桑田

  海蝕遺址公園坐落于鰲山村魁樓崗的東面山腳下。

  遠古時期,鰲山一帶本為小海島,千年來受西江水淤泥不斷堆積,海水逐漸遠退,石嶺由島嶼變成了今天的丘陵,海蝕洞則成為山腳下的一連串巖洞。這段海蝕遺址出露的海蝕地形是廣東沿海迄今所發(fā)現(xiàn)規(guī)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海蝕遺址之一。

  據(jù)地質專家考證,這里的海蝕地形主要形成于古珠江口海灣中島嶼時期,距今2000—7000年。海島與海面接觸處,由于海浪長期的侵蝕,形成大量的海蝕洞,對研究古代地質與古海岸線變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

  抬頭所見,在蔥郁的灌木之間,石嶺山裸露的紫紅色沙礫巖呈現(xiàn)少見的圈層狀,上面點綴著好似蜂窩煤一樣的圓洞,形態(tài)各異。巖石經過長期的風化,或剝落或開裂,形成了海蝕洞、海蝕崖、海蝕平臺等獨特的海蝕地貌,或像蟾蜍或像鼻管,綿延長達300米。

  只見一處兩塊巖石之間僅僅相距50厘米到1米多寬,巖石斜面保持45度角,有3個洞口相連,形成“人”字的洞口!拔倚r候可以從這里輕松鉆過,爬到山頂?shù)亩纯,從南洞口穿到北洞口,如今逢年過節(jié),來這里游玩的游客絡繹不絕呢。”鰲山村黨委副書記黎敬華說。長年累月的沖擊,海水把山體沖蝕成兩個重疊的斜面,令人不禁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來到海蝕遺址中段,一塊山體巖石奇妙的鑲嵌在懸崖之上,凸出巖石崖面,好似人臉上的鼻子,這就是“鼻管石”,又稱“飛來石”。據(jù)介紹,在海蝕地貌的形成過程中,巖石從山頂崩落,一些巖石被海水卷走,一些巖石則停留在海蝕崖下,在海水的“雕琢”下,形成象形石景觀,尤其是崩落過程中遺留在海蝕崖上的巨石形成的鼻管石景觀,更是壯觀。

  石嶺山下,滴水崖前,流水潺潺,絲線似的細流,熠熠發(fā)光。幾只山羊正在海蝕遺跡的巖石邊漫步吃草,溪水里漂浮著一片片粉白相間的睡蓮,稻田里幾位村婦在說笑著插秧,這一切好似一幅動靜結合的水墨畫。

  誰能想到,這腳下的千畝良田曾經都是茫茫大海,此處還遺留著一間古居,隱在海石穴下、樹林之中。房主早已不在,這棟建筑卻成了古村落地質變遷、先民開荒的見證。

  “我們把遺址建設成地質公園,免費向社會開放,一方面可以更好地保護自然遺跡,吸引海內外游客來鰲山村旅游觀光;一方面也給村民提供一個休閑納涼、游園賞花的活動場所,建設美麗鄉(xiāng)村。”黎敬華說。

  古村穿石徑 幽禽隔樹啼

  據(jù)歷史記載,崗東村是大黃圃的發(fā)源地之一。西漢前,大黃圃是一座大海上的小島,約1360年前后,人們在飯蓋崗山腳和浮水峪山腳一帶居住。人們建屋打井,鋪砌街巷,興建廟宇、祠堂,這些古跡和古建筑保存至今。

  在金馬山東南方向的路邊,有一口元末明初的古井,叫半爿崗水井。這口井養(yǎng)育了世世代代的鰲山村人,村民至今還保留著從古井里打水飲用的習慣。古井清澈見底,用井水煲湯,喝起來分外甘甜。

  村民黎祐光的家里有一口水井,其6米深處,還保存著以前商船用的桅桿和大鐵鏈。

  據(jù)村民蘇照恩老人介紹,古時候,浮水峪山腳一帶常有旋渦,古代商船和貨船經常在這里沉沒,隨著地殼運動和泥沙淤積,商船的桅桿和大鐵鏈就保存了下來。

  環(huán)著山腰拾級而上,就來到了南約坊的北帝古廟,又稱北極殿。北極殿門口,有兩棵古樹,是細葉榕樹,樹齡有110多年,如今依舊枝繁葉茂。在榕樹下小憩一會兒,遠處清脆的鳥叫聲,更增添了小村的寧靜,隨風飄來淡淡的芒果花香,沁人心脾。

  石徑深深通何處?時有幽禽隔樹啼。穿古樹而行,一路向下,一排排寬大的石階就是南宋末年古碼頭遺址。在宋代,這里曾是當?shù)厝硕珊ν饨煌徒浬痰闹匾a頭。隨著海水退卻,碼頭失去了原有的作用。古埠廣場上的一幅壁畫,穿越了時光,生動描繪了當年渡口的繁忙。

  北極殿沿雁塔山拾級而上至山腰,順著坡面西下,就可到達一條宋代的古石徑。據(jù)鰲山村《黎氏族譜》記載,村內的36級古石徑始修于明朝,全長390米,寬1.1米,因上下東西兩側山坡均有36級石階而得名。

  “古石徑遺址是中山市現(xiàn)存的長度最長、年代最為古老的花崗巖石徑,對研究鰲山村歷史環(huán)境的變遷和對外交往的發(fā)展有重要意義!秉S圃鎮(zhèn)宣傳辦主任洪澤文說,“今年,黃圃鎮(zhèn)在鰲山村利用原有森林環(huán)境和古村落原貌,加大力度保護文物和建設民俗文化旅游,修繕古廟宇、古建筑、36級古石徑!

  古村歷風雨 今人話保護

  在興東上下街方圓200米的范圍內,共有8個姓氏的11座宗祠密布于此,主要有黎氏宗祠、許氏宗祠、儲南潘公祠、蘇氏祖祠等。古樸的祠堂掩映在一株株荔枝樹下,別有一番嶺南韻味。行走其間,細細觀察,便可發(fā)現(xiàn)許多民間傳統(tǒng)文化的閃光點。

  “赤壁秋容新綠野,眉山春色燦朱霞”,這副隸書對聯(lián)寫在蘇氏祖祠的門口。祠堂為磚木混合結構,硬山式頂,分為前后座兩間,中間有4米深的天井。仔細辨認,正門的門楣上畫有一條青龍抱球的彩畫,令人眼前一亮,還配有磚雕、墻畫和書法裝飾,是鰲山村中較典型的清代祠堂建筑風格。

  “村子里歷史建筑比較多,年代久遠,有的房屋開裂甚至坍塌!宾椛酱妩h委書記、村委會主任潘海明說,在傳統(tǒng)村落的保護工作中,當?shù)卣龑、鼓勵村民積極參與,涉及村民的大事要通過村民大會決議后方可執(zhí)行。

  在興東上街15巷3號,至今尚存古蠔殼屋一間,占地130多平方米。據(jù)80多歲的鄰居老人口述,該屋建于清朝乾隆年間,至今有200多年歷史。以前黃圃四面是海,盛產蠔,村民就地取材,用蠔殼建造房屋居住,涼爽又透氣。

  泥土、白醋、糯米飯,再加上粗鹽,均勻攪拌后作灰漿砌蠔殼用,橫排3只蠔殼長,蠔殼頂部向外,每兩層蠔殼中間鋪上一層灰漿,填滿空隙,使墻體結實。但由于歷經百年風雨侵蝕,南北兩側泥墻和正面墻體已經拆去,僅存后墻一側蠔殼圍墻。

  “我們請了專家來指導修復蠔殼墻,及時發(fā)現(xiàn)原來主建筑存在塌陷的問題,就趕緊調整修復方案!迸撕C髡f,這些年,通過整合各部門資源,加強了村內水、電、路、房、通信等方面建設,下大力氣搞好農村環(huán)境衛(wèi)生整治,維護傳統(tǒng)村落古樸整潔的村容村貌。

  “居住環(huán)境改善,文娛活動增多,原本想離開村子的年輕人都不愿意走了。”72歲的黎葉南老人笑著說。

  ■游覽貼士

  到達鰲山村,從北約觀音大廟處開始游覽,進入望海公園入口前往36級古石徑,依次游覽北極殿、古碼頭;沿著二十四巷、興東上街參觀祠堂廟宇,再開車前往海蝕遺址公園游玩,參觀玉泉洞。

  鰲山村是嶺南鄉(xiāng)土文化的縮影,特色美食豐富。結束一天的游覽,可以體驗當?shù)氐霓r家菜,推薦菜品有臘味宴、河蝦炒青瓜、生菜包蜆肉、脆肉羅非魚、農家走地雞等。

[責任編輯:張亞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