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領(lǐng)略自然博物館之美——與北京自然博物館專家一席談
【走進自然科學博物館】
光明日報記者 詹媛
作為年訪問量超過180萬人次的博物館,北京自然博物館一向深受歡迎。然而,俗話說“內(nèi)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參觀自然博物館,有沒有一些特殊的方法,讓人不僅看“熱鬧”還能了解些“門道”呢?對此,記者采訪了北京自然博物館館長孟慶金,請他來指點些許竅門。
觀眾在北京自然博物館參觀展覽。光明日報記者 詹媛攝/光明圖片
看展品:飛禽走獸、花鳥魚蟲各個藏奧秘
碩大笨拙的海龜,奔騰跳躍的小鹿,匍匐蓄勢的獵豹……在北京自然博物館,一層的中生代哺乳動物展廳陳列著生活在億萬年前的動物,樓上的非洲大草原中的動物標本也栩栩如生,讓人仿佛身處大自然中。
這也正是自然博物館展品與眾不同之處。
“自然博物館不同于標本館。標本館的標本只是科研用的材料,一般不會展示出其行為姿態(tài)和生存環(huán)境。自然博物館的展品不僅需要還原當時的體態(tài)和動作,而且還要展示行為組合。它需要還原生態(tài)原景,展示出生物之間的關(guān)系,蘊藏著生態(tài)原理和科學概念。”孟慶金說。
“自然博物館可不是建個館就能開門那么簡單。它要注重內(nèi)容。所以這也就要求我們必須提升自身的科學研究能力,為公眾提供內(nèi)涵豐富的科普產(chǎn)品!泵蠎c金表示。正因如此,展出的每一件標本都深藏著大自然的奧秘。大家參觀時,就不能孤立地看每一個飛禽走獸、花鳥魚蟲,而是要將視野放大,觀察它們與哪些生物形成了食物鏈、它們是生活在熱帶雨林還是原野荒漠,從而挖掘出展品上藏著的自然原理和知識。
“還可以換一種參觀方法,鍛煉感知和觀察能力。以一層陳列的爬行動物和小型哺乳動物骨架為例,如果是帶著小朋友,可以引導他們仔細觀察這兩具骨架的區(qū)別!北本┳匀徊┪镳^信息中心主任鄭鈺介紹,“例如,上邊這個小型哺乳動物骨骼化石的四肢是不是長且在身下,下邊這個爬行動物化石的四肢是不是短且在身側(cè)?這就非常明顯地體現(xiàn)了小型哺乳動物和爬行動物在行走前進上的區(qū)別,而且還可以使觀眾形象直觀地掌握長短概念!彼a充說,還可以對比兩個骨架的頭部,“小型哺乳動物是不是頭部更加立體,而爬行動物是不是更加扁平?為什么會這樣?這種形象直觀的對比又可以引出頭骨對動物腦容量的影響,再往下引申,就涉及物種進化、生物起源等概念了!
看科研:恐龍羽毛、小獸下崽都有世界影響
講完看展品的門道,就來到了北京自然博物館一樓的小二層,這是一個位于一樓和二樓之間的夾層。這里展出的是北京自然博物館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科研成果。
在孟慶金看來,要做個懂自然博物館的“內(nèi)行”,不看這個館的科研成果可不行!翱蒲惺且粋自然類博物館核心競爭力的體現(xiàn),也是其他各項業(yè)務活動的支撐!彼f:“從國際上來看,不管陳列形式有多么新穎,如果沒有研究基礎(chǔ),就難以彰顯特色與個性。擁有具有影響力的科研成果,是國際知名大館的標志之一!
接著,他點出了北京自然博物館這些科研成果的關(guān)鍵所在。第一個是在小二層最左側(cè)的一個生物,它頭頂長紅褐色羽毛,翅膀羽毛黑白相間,腿上也長滿羽毛,還一直延伸到腳趾附近。
“這可不是鳥,這是恐龍。它的名字叫赫氏近鳥龍,是與鳥類關(guān)系比較接近的恐龍,長有四個翅膀,體型如雞一般大小!泵蠎c金介紹說,關(guān)鍵之處在于“以往對于恐龍的體色多以猜測為主,但這只恐龍卻是首次揭示了完整的全身羽毛顏色!彼忉屨f,之所以能實現(xiàn)這一點,是因為在其化石上找到了保存很好的羽毛樣本,并在電子顯微鏡下識別出了一種叫作“黑素體”的顆粒,通過對其大小、形狀、排列密度進行測量和統(tǒng)計,結(jié)合現(xiàn)代鳥類樣品對比,最終確定這個恐龍全身羽毛的顏色。
位于一層的另外幾個科研成果,其重要性都體現(xiàn)在“已知最早”!拔覀冞有迄今為止已知的,最早會飛的獸——似叉骨祖翼獸,最早下崽的獸——中華侏羅獸,最早上樹的獸——攀緣靈巧柱齒獸,最早挖洞的獸——短指挖掘柱齒獸等等成果!泵蠎c金說,這些成果均已在國際頂尖期刊《自然》或《科學》上發(fā)表過,體現(xiàn)了北京自然博物館在國際上的科研影響力。
目前,以中華侏羅獸為原型創(chuàng)作的4D電影已在北京自然博物館上映!拔覀兊难芯咳藛T不僅要進行自然科學研究,還要具備把它變成多元科普產(chǎn)品的能力!泵蠎c金說,“在北京自然博物館,研究動物、植物、古生物的專業(yè)人員都有,但他們除了研究自己的專業(yè)學科領(lǐng)域,還要研究收藏、展覽、科普等博物館學領(lǐng)域的內(nèi)容。簡單來說,觀眾需要什么都要研究,要把自己的科研變成展覽、電影、書籍等,把知識傳遞給觀眾!
看展覽:30萬件藏品孕育原創(chuàng)精品
看完赫氏近鳥龍等展品,還必須移步旁邊的展廳,看看臨時展覽。目前這里正在展出的是生命之美——以“美”為主題,以昆蟲、飛禽走獸、海貝、植物等399件標本來展示自然界中的生命之美。
對于這個展覽,孟慶金指點,昆蟲獨一無二的美,在于其足、翅,復雜多變的成長過程;白狐等哺乳動物則美在模樣個性、生活方式;貝殼被大自然鬼斧神工“打磨”得千姿百態(tài),其形態(tài)之美最具視覺沖擊;鳥類們形態(tài)多元分異,是飛天的“精靈”,是奇特的美;植物裝點著大自然,本身就是美麗的畫卷。
不過,僅僅看懂這個展覽可不夠。對于行家來說,會更加注重審視展覽是不是原創(chuàng),展出的藏品是不是夠豐富,以及能不能持續(xù)推出高質(zhì)量原創(chuàng)展覽。這些可都既考驗自然博物館的策展能力,更考驗其藏品儲備!斑@是衡量國際知名大館的另外一個標志,沒有策展能力就不能叫國際化大館。策展能力和藏品儲備,都是自然博物館非常重要的支撐!泵蠎c金說。
以策劃從恐龍到鳥的展覽為例。“這就要講清楚恐龍怎么演化成鳥。我們博物館里各個專業(yè)的博士、博士后占到30%,這些專業(yè)人員撰寫展覽框架和內(nèi)容大綱,還需要什么樣的藏品,藏品庫來給配。需要什么樣的視頻配合,有人員來制作設(shè)計和完成,大概需要至少兩年乃至三年或更長時間,才能設(shè)計出來!泵蠎c金說,“這是我們原創(chuàng)展覽的推出過程,沒有策展能力,拿不出觀眾喜歡的創(chuàng)意,沒有豐富的藏品支撐,展覽就不夠豐富飽滿吸引人。而像這樣的展覽,我們都會提前做好儲備,成熟后再陸續(xù)推出。”
據(jù)孟慶金介紹,北京自然博物館目前擁有藏品30多萬件,不乏精品、孤品,還包括國際交往贈送的動植物標本等!澳壳白匀徊┪镳^一萬平方米的展覽面積,常設(shè)展品展出3000多件。但是我們平均每年推出8—10個原創(chuàng)展覽,這樣30多萬件藏品就能流動起來,輪番和觀眾見面!泵蠎c金說,“一個自然博物館的展覽必須要有自己原創(chuàng)的東西,而且內(nèi)容必須更新;娟惲幸膊荒苁臧四暌怀刹蛔儯钚碌闹R和內(nèi)容都要通過自身的科研和策劃更新展覽呈現(xiàn)給觀眾。”
“受限于建筑面積,目前展覽的更新頻率只能如此。在建筑面積允許的情況下,完全可以每年推出幾十個展覽,我們已經(jīng)做了一些展覽儲備。”孟慶金說:“看懂綜合性自然博物館,不僅僅是學習知識。它更應該成為未來公眾參與生態(tài)文明建設(shè)的重要平臺,啟發(fā)大家去構(gòu)想一個更宜居的人與自然和諧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