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原是人間煙火 待我千里歸鄉(xiāng)
金鼠迎福。(中國臺灣網(wǎng) 劉川 攝)
中國臺灣網(wǎng)1月24日北京訊 (記者 劉川)關(guān)于家鄉(xiāng),我們中國人總有一些說不清道不明的執(zhí)念,每逢佳節(jié),無論千山萬水也要回到那熟悉的地方。被我們稱作“家鄉(xiāng)”的地方,除了血脈相連的親人,還有長久的生活里潛移默化繼承到的種種生活方式;蛟S鄉(xiāng)音可改,但唇舌之間對于鄉(xiāng)味的執(zhí)著終生難改。
春節(jié)將至,最先飄散出濃濃年味的地方,一定是菜市場。只有這里,無需以喜慶的裝飾來點綴、無需播放喜慶的音樂來烘襯,自有那些臨時搭起來的小攤掛起紅火的年貨,自有商販和一撥又一撥的人們高聲喊著“要過年了”。在這里,四季輪轉(zhuǎn)之間承載了每一個家庭的愛與溫暖,年歲輪回里又傳遞著帶有家庭烙印的獨特口味。
菜市場還有一種魔力,便是無論你說過多少句“我太難了”,在這里都能被治愈。你看,賣冬瓜的攤販總是會送一小把香菜,這個時候你就會想再買一點牛肉、回家燜一些米飯,冬瓜牛肉的湯汁拌著米飯,飄散出一些香菜的誘人,別提多帶勁兒;土豆和胡蘿卜、青椒總是在一起,單炒一道土豆絲、或者加一點胡蘿卜絲、青椒絲點綴,如果再用薄薄的煎餅一卷,又是一道美味;茄子愛吃油,豬肉末加辣醬炒成肉餡兒塞進切好的長茄子里進烤箱,出來就是滋滋冒油的茄盒;廚藝不那么精致的,也能搭配出黃瓜拌木耳、韭菜炒雞蛋,再不濟,白糖拌西紅柿也足夠甜蜜。
逛到肉鋪和海產(chǎn)區(qū)域,就格外思念家里的老人。每逢年節(jié),正是他們興沖沖地買好雞鴨魚肉,熱火朝天地忙活著,耐心地在煤氣灶上用高壓鍋燉好骨肉分離的排骨,豬五花剁餡兒摻上白蘿卜和淀粉捏成一個個圓滿的肉丸子下鍋炸好,更不用說燒肉、過油肉這些須提前備好的半成品。至于海產(chǎn),浸泡吐沙的、剝殼去線的、刮鱗去內(nèi)臟的,沒一個省心,但新春佳節(jié)最大的儀式感不就是這廚房灶臺間的忙碌嗎?
至于每家每戶,有的人家偏愛咸鮮,油鹽稍重,再輔以味精提味兒;有的人家愛好甜口,糖醋和拔絲就常見一些;有的人家重辣,隔三差五熱油起鍋熗油辣子;有的人家離不了醋,油桶便被“委以重任”成了打醋的家伙事兒……每個人的口味,都是“家”的另一個含義。這里是一生的起點,亦是一生的歸路,家鄉(xiāng)總是有新的變化,但飯桌上的菜肴和口味卻停在時光里,從未改變。
在菜市場看到的,不僅是人們生活越來越好,“菜籃子”花樣多、品種全,更是餐桌也是生活,一方面是脫離父母辟地開天,一方面又是承襲父母苦辣酸甜。人間煙火,不就是從菜市場的熱鬧開始飄散嗎,飄散著人們血脈里傳承的愛、飄散著每個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飄散著辭舊迎新綿綿不絕的希望。(完)
市場商販。(中國臺灣網(wǎng) 劉川 攝)
采購蔬菜。(中國臺灣網(wǎng) 劉川 攝)
年年有余。(中國臺灣網(wǎng) 劉川 攝)
牛羊肉鋪。(中國臺灣網(wǎng) 劉川 攝)
迎春納吉。(中國臺灣網(wǎng) 劉川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