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幸福美麗新邊疆】種花種草“種幸! “綠色扎囊”不一般
央視網消息(王博雅 韓雪 邢明):扎囊縣位于雅魯藏布江北岸的山谷沖積平原,地勢北高南低,自然條件十分優(yōu)越,然而,扎囊卻是西藏山南市過去最貧困的縣之一。除了貧窮,扎囊縣的百姓們還需要忍受“白馬”年復一年的侵襲。扎囊縣扶貧辦主任貢布次仁告訴我們,“之前春季或者秋末的時候,扎囊風沙就起來了,老百姓經常這么說,‘扎囊白馬’又過來了,這個風沙就像白馬一樣到處跑!
風沙的襲擾并不像它被叫做“白馬”那樣富有詩意,風卷黃沙、土地貧瘠、出行不便等等問題嚴重制約了這里的發(fā)展,扎囊縣政府決心用生態(tài)帶動扶貧,自2016年開始,籌措引進藏草萬畝植物種苗繁育基地項目(以下簡稱藏草項目),投資3億元。項目引進一年多之后,“扎囊白馬”幾乎絕跡,不僅如此,生態(tài)帶動扶貧,如今扎囊縣已經實現了全部脫貧。據了解,藏草項目完全建成后,預計每年能帶動貧困戶200人長期就業(yè),按月工資2500元計算,年務工8個月,年人均收入能夠達到2萬元,實現貧困戶收入達到400萬元。
在基地工作的村民 央視網記者 韓雪攝
阿扎鄉(xiāng)章達村村民措姆,興致勃勃地指給記者看院子里的花,她說,之前家里的收入主要靠出售菜籽油和外出打工,現在在藏草項目這邊工作,不僅就近解決了就業(yè)問題,還學到了一點技術,收入也變多了,這院子里的花草就是用自己學到的技術種的。措姆夫婦都在藏草基地工作,二兒子在別處打工,再拿到耕地補貼、草獎補貼等各類補貼之后,去年一年的總收入達到了4萬元。
措姆和她的二兒子 央視網記者 韓雪攝
據貢布次仁主任介紹,以前村民主要靠外出打零工和務農來維持生計。章達村以前交通不便,外出打工的村民由于缺乏技術,只能找到一些臨時的非技術工種崗位,不僅收入很低,穩(wěn)定性也差。“不離鄉(xiāng)不離土,就近就便增收”,自從扎囊縣政府引進萬畝藏草項目以來,該項目務工人員中建檔立卡貧困戶達到120戶,累計增收195萬元。
對村民來說,就近就業(yè)不僅意味著增加收入,還能兼顧對老人小孩的照顧、對牲畜的喂養(yǎng),得以維持家庭的正常運轉。“現在學一些技術,園牧管理、移栽之類的,他們基本一輩子都在做這個,學起來也很好學,老百姓更愿意到這個地方來!薄∝暡即稳收f道。
基地內景 央視網記者 韓雪攝
在致富的同時,政府還堅持要盡可能地修復、保持當地的生態(tài)環(huán)境。為此,扎囊縣政府不僅多次赴內蒙古考察學習,還與多地科研院所合作研究,在西藏地區(qū)展開科研工作。藏草項目秉承“先科研、后修復”的蒙草理念,始終堅持“適地適樹、適地適草”的原則,堅持通過引種馴化鄉(xiāng)土植物來進行生態(tài)修復的方法,搜集西藏的“水土氣、人草畜、微生物”等生態(tài)關鍵因素指標數據,一方面收集野生多土植物引種馴化,另一方面篩選適宜西藏生長蒙草植物,豐富植物種類,科學規(guī)劃,推動綠色發(fā)展。自2016年項目建設至今,已栽植常綠喬木、落葉喬木、果樹、花灌木及熱帶苗木等共221.74萬株。貢布次仁介紹,“離這里很近的地方有一個桑耶寺,有一句諺語是‘桑耶寺就坐落在沙漠上’,以前扎囊風沙很大,經過這幾年,尤其是在引進這些企業(yè)后,環(huán)境得到了明顯改善,這樣老百姓出行也方便,家里打掃衛(wèi)生容易了,老百姓逐漸也有這個意識。這些企業(yè)社會效益、經濟效益、扶貧效益都很好,所以老百姓都很擁護。”
在整體脫貧目標達成之后,扎囊縣提出了新的政策要求,要 “弱鳥飛翔”。不僅要幫助剩下0.64%的貧困戶順利脫貧,還要與鄉(xiāng)村振興很好地結合起來,進一步壯大這些企業(yè),把“母雞”養(yǎng)好了,就可以得到更多的“雞蛋”,孵出更多的“小雞”。
措姆的家 央視網記者 韓雪攝
而今的扎囊土地上,雪松、油松昂然挺立,梨樹、桃樹茁壯生長。鮮花在措姆的院子里開得正好,她說,現在最大的愿望,就是上大學的大兒子能夠順利找到工作,報答黨和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