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精神”讓最后一課“意味深長”
為推動科學家精神進校園、進課堂,中國科協(xié)近來組建“科學家精神報告團”,帶著科技界民族英雄愛國、奉獻、奮斗的故事走進全國各地的學校,接力精神火炬。6月11日起,這個由李四光、錢學森、鄧稼先、黃緯祿等著名科學家后人組成的“科學家精神報告團”開始走進西北,為西安、天水的15所大中學校學生講述前輩科學家的感人故事,分享他們的成長歷程,弘揚科學家精神,傳承科學文化。(據(jù)6月12日新華社)
又是一個畢業(yè)的季節(jié),國內(nèi)高校的校園里正充斥著離別的苦澀味道,美好的大學時代正在和風華正茂的學子告別。對于即將走向四面八方,開始新生活的大學生而言,大學生活的“最后一課”具有啟迪人生的重要意義,也是他們一生的不可多得寶貴精神財富。
梔子花開,青春不散場。為推動科學家精神進校園、進課堂,中國科協(xié)近來組建“科學家精神報告團”,帶著科技界民族英雄愛國、奉獻、奮斗的故事走進全國各地的學校用這樣的“最后一課”,給即將走上工作崗位的畢業(yè)生們加滿油,再送一程。用這樣的方式給畢業(yè)的大學生門上“最后一課”,不僅是對科學家精神的一種傳承,更是對開啟另一段人生的大學生們精神上的激勵,而且也是形式上的創(chuàng)新。
“科學家精神”讓最后一課“意味深長”!罢衽d中華,乃我輩之責!”無論是地質(zhì)學家李四光,還是物理學家錢學森;無論是兩彈元勛鄧稼先,還是導彈事業(yè)的開拓者的黃緯祿……老一輩科學家都是赤心報家國,鐵肩擔道義,他們在千難萬險中,探索追求,以個人智慧和能量推動中國向前發(fā)展。他們矢志不渝愛著自己的祖國,“舍小家,為國家”,用精忠報國之志,合力勾勒了一幅璀璨、錦繡的中國的藍圖。家國情懷、崇高品德、高尚情操在他們身上一一展現(xiàn);而昂揚拼搏的奮斗跋涉,獻身事業(yè)的不懈努力,勇于創(chuàng)新的孜孜以求,他們的精神是國家財富,“科學家精神報告團”走進高校,為大學生們上“最后一課”,無疑就是一種傳承和接力。
真正不辜負青春歲月,就需要以自己的知識和才華去面對前進路上的一系列未知數(shù),去承受那些風霜雨雪,去融入這個時代,書寫自己壯麗人生。走出象牙塔的莘莘學子們,終究要面對一道道難題,面對一道道溝溝坎坎,在走出校門的前夕,正需要精神上的激勵。而由李四光、錢學森、鄧稼先、黃緯祿等著名科學家后人組成的“科學家精神報告團”,通過講解父輩科學家愛國情、報國行,闡述他們面對人生的重大抉擇,再現(xiàn)他們追求真理、嚴謹治學的態(tài)度,為畢業(yè)的大學生們上了一堂別開生面的思政課,而老一輩科學家身上閃耀的光輝,對大學生們未來的工作和事業(yè)一定能起到激勵作用,甚至能影響他們的一生。
“科學家精神”讓最后一課有了創(chuàng)新的色彩。大學的最后一課,畢業(yè)典禮上的“校長如是說”,幾乎成為了一種程式化。盡管在最后一課上,許多高校的校長們的“如是說”也不乏錦繡篇章,體現(xiàn)了一些大學的風骨,而且語言很“潮”,金句不斷閃現(xiàn),但久而久之總會出現(xiàn)“審美疲勞”,風流也終究會雨打風吹去!翱茖W家精神報告團”走進高校,為千千萬萬一只腳已經(jīng)踏入社會的大學生傳經(jīng)送寶,不僅對塑造他們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大有裨益,對把個人理想自覺融入國家發(fā)展偉業(yè),劃出人生的延長線更是具有賦能作用。(金羊網(wǎng) 文/樊樹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