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窩”在村里到“花”開遍地——元龍村鄉(xiāng)村振興見聞
新華社昆明10月12日電(記者白靖利)一棟棟兩到三層的民居錯落有致,與平整的村組道路和蔥郁的花草樹木相得益彰。秋日陽光里,元龍村中的民族團結廣場上,群眾三三兩兩地坐在一起,聊天說笑。
剛剛與姐妹們跳了幾支傳統(tǒng)舞蹈,盧啟仙的笑容還掛在臉上。38歲的她,沒事兒的時候喜歡約著其他村的姐妹們一起跳舞。“村民們關系很好,大家就像親人和朋友一樣!
云南省昭通市昭陽區(qū)永豐鎮(zhèn)元龍村距離昭通市區(qū)4公里,全村有1786戶6116人,居住著漢族、回族和彝族三個民族的群眾。
在元龍村黨總支書記馬殿鵬印象中,這段4公里路以前全是爛泥路!按迕駛兌疾辉赋鋈,寧可窩在家里,想著夠吃就行!瘪R殿鵬說。
元龍村雖然地處壩區(qū),但全村人均耕地只有0.6畝,除了水稻、玉米和土豆,也種不了其他的。以前,打下來的糧食經常撐不到下一季收成。
貧困常伴隨著各種矛盾。過去因田埂地界、生活瑣事等問題,群眾之間經常發(fā)生矛盾。
大家都窮,村里也沒有集體經濟收入,連村兩委開展日常工作都難!叭罕娊洺3臣艽蚣埽刹棵τ诨,怎么能發(fā)展?”馬殿鵬十六年前到村委會工作,對那段日子仍記憶猶新。
“不能再這么整了!”貧窮,以及由貧窮帶來的困頓,讓元龍村干部群眾開始思變。從化解矛盾到村子發(fā)展,村民們坐在一起,獻計獻策。
大家得出的第一個結論是不能再“窩”在村里。元龍村先是請專家來進行務工培訓,第一批就有300人走出村寨,F(xiàn)在全村有2700多人在外面務工,遠的去廣東、浙江,近的就在昭通和昆明。做建筑、進工廠、開飯館、賣燒烤……走出去讓元龍村村民的腰包開始鼓了,思路也活了。
再后來,昭陽區(qū)通往大山包的鳳蘇公路修通,元龍村連接鎮(zhèn)上和昭通市區(qū)的“爛泥路”得到徹底解決。各式私家車陸續(xù)開進了元龍村村民家里。
外出務工、做生意賺到錢后,一些人開始蓋房買車,也有一些人回來創(chuàng)業(yè)。通過土地流轉,過去“不夠吃”的土地上養(yǎng)起了牛和豬,種上了草莓、車厘子和綠化苗木。不僅解決了吃的問題,還換成了豐厚的“真金白銀”。
這幾年,脫貧攻堅進程加快。元龍村黃牛存欄超過3000頭,村里有了兩家合作社,還有一個草莓基地和一家綠化公司,其中草莓基地占地138畝,產品銷往全國各地。草莓種植基地就讓百余戶流轉土地的群眾有了穩(wěn)定收入,解決了30多名村民的就業(yè)問題,高峰期在基地打工的群眾達百余人。
2017年,元龍村全村人均純收入達到5600多元,“貧困村”的帽子終于摘掉了。摘帽后讓元龍村人挺直了腰桿,也讓元龍村成為遠近聞名的典型,經常有人前來參觀考察!巴饷嬗腥藪赍X,村里有人創(chuàng)業(yè),處處開花才能搞活我們村!瘪R殿鵬說。
“現(xiàn)在的日子多好!”盧啟仙的丈夫在昭通市區(qū)打工,每年有十余萬元收入,跳舞正成為盧啟仙的新愛好,有時她還會帶著女兒一起跳。
摘帽后的元龍村開始著手“美麗鄉(xiāng)村”建設,首批176戶民居已基本完工,其中38戶為風貌改造,完整地保留了民族建筑特色!跋乱徊礁鞔逭陌l(fā)展會上一個新臺階!瘪R殿鵬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