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網北京7月7日電(記者 趙明)“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里”。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的講話上,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全黨要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自信,是毫無畏懼面對一切困難和挑戰(zhàn)的勇氣,是堅定不移開辟新天地、創(chuàng)造新奇跡的前提。從“三個自信”到“四個自信”,習近平不斷強化中華民族精神標識,為全體中華兒女奮力實現中國夢增強精神力量。
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
習近平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中華民族有著獨特的精神標識,那就是在5000多年文明發(fā)展中孕育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在黨和人民偉大斗爭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而這三者,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源泉和基礎。
什么是文化自信?北京語言大學當代中國研究所所長鄭承軍教授說,文化自信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以及一個政黨對自身所稟賦和擁有的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和積極踐行,并對其文化的生命力保持堅定的信心和發(fā)展的希望。在對其文化抱有強烈信任和發(fā)展的理想信念之下,才能獲得堅持和堅守的信心,才能鼓起奮發(fā)進取的勇氣,才能克服前進路上的艱難險阻,才能激發(fā)發(fā)展創(chuàng)新的活力。
近代以來,中華民族從經濟硬實力到文化軟實力,在東西方的比較和激烈競爭中日漸式微,淪為弱勢。所謂民族復興,不僅是經濟的復興,更根本的,則是精神力量和文化的復興。習近平從來把文化放在該在的位置,從一件件事情做起,從一次次強調做起,從自己做起,不斷強化中華民族的精神標識,樹立文化自信。
“一定要通過學習樹立對五千多年文明的自豪感,樹立文化的自信、民族的自豪感。”“五千多年文明史,源遠流長。而且我們是沒有斷流的文化。建立制度自信、理論自信、道路自信,還有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基礎。”“中華文化滲透到中國人的骨髓里,是文化的DNA!币驗橛兄鴿M滿的文化自信,不管是考察還是出訪,習近平的重要講話都閃耀著中國智慧,一言一行都洋溢著中國范兒。
文化自信的基礎地位越發(fā)重要
2013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山東考察時深刻地指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以中華文化發(fā)展繁榮為條件。”文化自信是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是對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堅定信念。百年歷史,中國人經歷了從傲慢到失落自信再到回歸自信的曲折過程。在中國夢的語境下,文化自信以其基礎地位越發(fā)重要。文化自信來源于源遠流長的民族記憶和圓融大氣的中國智慧,來源于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堅定信念,正因為有了文化自信,才會讓我們在這一道路上走得更遠更堅定。
習近平說,“我們要保持對自身文化的自信、耐力、定力” 。為什么我們在“三個自信”之外還需要“文化自信”?對此習近平早已給出了答案。2014年9月24日,在紀念孔子誕辰2565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暨國際儒學聯(lián)合會第五屆會員大會開幕會上,習近平說,“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可以為治國理政提供有益啟示,也可以為道德建設提供有益啟發(fā)”,“只有堅持從歷史走向未來,從延續(xù)民族文化血脈中開拓前進,我們才能做好今天的事業(yè)”。中華民族是有根的,這是我們復興信念的來源。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國做事情,必須立足中國的國情,必須考慮中國的傳承和傳統(tǒng)。在中央政治局就我國歷史上的國家治理進行集體學習時,習近平強調,“一個國家的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與這個國家的歷史傳承和文化傳統(tǒng)密切相關的。解決中國的問題只能在中國大地上探尋適合自己的道路和辦法”。“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可以為治國理政提供有益啟示,也可以為道德建設提供有益啟發(fā)” !爸挥袌猿謴臍v史走向未來,從延續(xù)民族文化血脈中開拓前進,我們才能做好今天的事業(yè)” 。
文化自信是國家、民族、政黨對自我的根本肯定。文明特別是思想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無論哪一個國家、哪一個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丟掉了思想文化這個靈魂,這個國家、這個民族是立不起來的。所以,沒有文化自信,民族會消亡,國家會失敗,政黨會解散。
而文化自信是生生不息的決定性的DNA。習近平滿懷豪情:“站立在960萬平方公里的廣袤土地上,吸吮著中華民族漫長奮斗積累的文化養(yǎng)分,擁有13億中國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們走自己的路,具有無比廣闊的舞臺,具有無比深厚的歷史底蘊,具有無比強大的前進定力。中國人民應該有這個信心,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有這個信心。我們要虛心學習借鑒人類社會創(chuàng)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但我們不能數典忘祖,不能照抄照搬別國的發(fā)展模式,也絕不會接受任何外國頤指氣使的說教!
堅定文化自信需要有緊迫感
北京語言大學鄭承軍教授說,改革推進到今天,比認識更重要的是決心,比方法更重要的是擔當。要有真正的擔當,就必須要有真切的責任心,而要有真切的責任心,就要對我們所進行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真信、真懂、真干,這就需要我們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覺。
鄭承軍說,文化是國家和民族興旺發(fā)達的重要支撐和基本內容。沒有文化發(fā)展,便沒有國家民族的興盛。中國是一個文化大國,中華文化歷史悠久、積淀深厚、博大精深、源遠流長,上下五千年、縱橫八萬里,物質層面的“四大發(fā)明”、絲綢之路、浩瀚文物,精神層面的家國情懷、君子人格、魏晉風度、盛唐氣象等都給世人留下了難以磨滅的記憶和印象。
但習近平增加提出文化自信,正是因為中國還不是一個文化強國。縱觀世界近現代史上,英、法、美、德、俄、日等國強大的原因,主要是思想文化的進步、經濟的強盛、體制的創(chuàng)新以及尋找到一條適合自己國家發(fā)展的道路,應該說,中國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文化與中國目前的經濟水平相比還很不相稱,還需要不斷發(fā)展、推陳出新。
面對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面對實現中國夢的需要,堅定文化自信需要有緊迫感,需要講方法。習近平說,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要努力展示中華文化獨特魅力。在5000多年文明發(fā)展進程中,中華民族創(chuàng)造了博大精深的燦爛文化,要使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xié)調,以人們喜聞樂見、具有廣泛參與性的方式推廣開來,把跨越時空、超越國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文化精神弘揚起來,把繼承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又弘揚時代精神、立足本國又面向世界的當代中國文化創(chuàng)新成果傳播出去。
習近平還說,承認和尊重本國本民族的文明成果,不是要搞自我封閉,更不是要搞唯我獨尊、“只此一家,別無分店”。各國各民族都應該虛心學習、積極借鑒別國別民族思想文化的長處和精華,這是增強本國本民族思想文化自尊、自信、自立的重要條件。
[責任編輯:王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