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三级理论A电影在线_日韩欧美精品在线_女女国产香蕉久久精品_成在线人视频免费视频网站

ad9_210*60
關(guān)鍵詞:
中國臺灣網(wǎng)  >   臺灣頻道  >   臺灣萬象

那些兩岸同名的大學

2017年05月26日 08:20:18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臺灣交通大學校內(nèi)雕塑“飲水思源” (資料圖片)

  臺灣東吳大學校門(資料圖片)

  歷史的風云際會,使海峽兩岸出現(xiàn)了很多饒富趣味的事情。就拿大專院校來說吧,出現(xiàn)了許多兩岸同名的學校,大陸有清華大學、交通大學、中山大學、蘇州大學和暨南大學,臺灣也有這些大學(東吳大學英文名稱就叫蘇州大學)。如今兩岸的這些學校彼此都建立起許多的聯(lián)系,在合作培養(yǎng)人才、探索前沿科學等方面都有交流。

  在介紹臺灣清華大學前,先說一段歷史故事。1948年的一個冬日,清華大學學生正在上課,解放軍突然從南口進至北京西郊,與國民黨守軍在學校墻外交火。不久,國民黨軍隊退守城內(nèi),清華園因此被解放軍掌控。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碰巧于前一天入城公干,當時交通斷絕,只好留在城內(nèi)。蔣介石眼見局勢不妙,就派飛機把梅貽琦接到南京。再后來,即1956年,臺灣清華大學“復!,梅貽琦依舊是“校長”。

  臺灣清華大學建于新竹的赤土崎,離臺北不到百公里,占地1300畝。1956年招考原子科學研究所首屆研究生時,雖有學校的建制,但無學校的影子,錄取的21名學生只能暫時借臺大上課。直到第二年秋季,首批校舍完工,才開始在新竹上課。所以整體說來,臺灣清華是從原子科學研究所起步,慢慢發(fā)展壯大,逐漸成為理工大學,進而擴大到人文科學領(lǐng)域。如今,臺灣清華大學在島內(nèi)是數(shù)一數(shù)二的大學。

  人們都知道,清華大學建校源自庚子賠款,但很少有人知道,百年后的今天,這筆款項仍在運作,即使到現(xiàn)在,臺灣的清華大學每年還收到庚子賠款支票。臺灣清大校長陳力俊表示,1949年,梅貽琦前往美國處理“清華基金”保管運用事宜。1956年,清華在臺建校,梅貽琦借用清華基金利息補貼教授薪水,并興建宿舍。清華基金的經(jīng)費來源,是中華教育文化基金會代管庚子賠款的紅利等。陳力俊說,即使到現(xiàn)在,臺灣清華大學每年還收到庚子賠款支票。他說,外界常以為清華基金是兩岸清華各取一半,但根據(jù)他和北京清華前校長顧秉林的確認,證實這筆基金僅撥給新竹清華。

  兩岸清華人雖隔山隔水,但卻心心相印。有趣的是,臺灣清大的校史介紹還是從北京清華大學開始算起,其校訓、;蘸托8,跟北京清華大學也是一樣的。去年,兩岸清華還第一次共同慶祝百年華誕,雙方各派了代表團互致祝賀。新竹清華大學副校長葉銘泉說,臺灣清華的前5任校長都出自北京清華,他們把治學理念、育人精神和校風都帶到了新竹清華。兩岸清華人在一起,總有著別樣的親切。

  臺灣交通大學雖然比臺灣清華大學建立晚了兩年,但兩個學校幾乎有著相似的發(fā)展經(jīng)歷,且都設(shè)在新竹。1958年6月1日,交通大學電子研究所正式成立。同年,招收了首屆研究生。與臺灣清華大學一樣,在新竹校舍未建成之前,也是先借臺大工學院的教室上課,校方另外租用民房作為學生宿舍。交通大學的電子研究所,為臺灣電子科技的發(fā)展立下了汗馬功勞。

  當年,臺灣第一臺電視發(fā)射機、第一臺電子計算器、第一個激光器、集成電路,都是由這個電子研究所研制成功的。同時,研究所也培養(yǎng)了許多電子信息科技方面的人才。經(jīng)過幾十年的發(fā)展,如今交通大學與臺大、清華大學一樣,成為島內(nèi)位列三甲的學校。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臺灣的第一個高科技園區(qū)選址也在新竹,與這兩所著名大學非常有關(guān)聯(lián),形成了相當理想的產(chǎn)學研相結(jié)合的基地。

  孫中山先生當年創(chuàng)建了一武一文兩大學府。武為黃埔軍校,文為廣東大學,1926年廣東大學更名為中山大學。臺灣的中山大學1980年才開始建校,校址選在風景宜人的高雄西子灣,經(jīng)過30多年的辛勤經(jīng)營,中山大學從創(chuàng)校的4個學系、兩個研究所、學生189人,發(fā)展成為今天有文、理、工、管理、海洋科學、社會科學等6個學院,共計20個學系的綜合性大學,也成為南臺灣的學術(shù)重鎮(zhèn)。

  19世紀中葉以后,清廷不敵外國侵略,被迫簽下無數(shù)不平等條約。伴隨著連連潰敗的戰(zhàn)事,社會呼吁改革及學習列強之長的聲浪日漲。在這樣的背景下,博習書院、宮巷書院在蘇州誕生,中西書院在上海誕生。1900年,3個書院合并,同時在蘇州天賜莊博習書院舊址擴建大學。這就是東吳大學,20世紀中國第一所民辦大學。后來,又改名為蘇州大學。臺灣的東吳大學于1951年開始建立時,只是在臺北市漢口街借屋設(shè)立的東吳補習學校,當時設(shè)法政、商業(yè)會計及英文3科,另設(shè)比較法律1科,限大學肄業(yè)兩年者報考。1954年,因辦校成效顯著,提升為東吳大學法學院,設(shè)法律、政治、經(jīng)濟、會計4系并附設(shè)外文系,成為臺灣第一所私立大學。

  經(jīng)過幾十年的耕耘,如今東吳大學已成為島內(nèi)著名的綜合性大學,其法律系更是聞名遐邇。有趣的是,東吳大學的英文名稱就叫“蘇州大學”。

  臺灣的這些學校,除了暨南國際大學外,都從大陸時期的創(chuàng)校日計算校史。而且,與大陸相對應的學校有著多方面的交流合作。這也算適時之舉吧。

[責任編輯:齊昕]

最熱新聞
評臺觀海
臺灣一周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