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說法是,每到周末,臺灣人不是在路跑,就是在去路跑的路上。此話形象地反映了臺灣人對路跑的熱愛,各種主題路跑活動頻頻舉行,近年已成為臺灣一道新的城市風景線,但近日臺北、臺中等地卻考慮限制路跑,原因是——“擾民”。
臺灣《中國時報》10日報道稱,臺北市長柯文哲日前宣布,臺北市路跑活動過多引起民怨,將限制場次并用收費機制管理。臺北市體育局表示,由于牽涉許多法律問題,還在密集開會研議收費標準,但引發(fā)民怨高的路段可能會直接“禁跑”,目前規(guī)劃臺北市全年舉辦的路跑活動不超過75場,仁愛路也有全年12場的總量管制。臺北市有意針對路跑活動提出分級收費措施,臺中、高雄等地認為類似收費方案可做參考;新北市則表示,目前已有捐款1%的報名費機制,不會跟進臺北的收費措施。
報道稱,野餐、僵尸、婚紗……臺灣的路跑主題噱頭十足,不斷推陳出新,路跑場次也從每年一兩百場,逐年增加至去年的447場,即平均每周就有8場路跑,且多集中在周末舉行,說“臺灣周周有路跑”,一點也不為過。今年截至4月底,全臺已舉行187場路跑、馬拉松賽事,僅4月26日一天,全臺就有13場路跑同時舉辦。
“你路跑,我倒霉!”去年,在某運動品牌舉辦路跑活動時,近百名信義區(qū)正和里民齊聚場邊,抗議仁愛路路跑活動頻繁,封路造成居民生活不便,常常被路跑鳴槍吵醒,周邊市場攤商也受影響,生意直落五成,要求臺北市政府嚴格審核路跑活動!
[責任編輯:李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