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臺灣《蘋果日報》報道,想改名,字典找得到的字,戶政機關卻打不出來。臺灣民眾陳進益日前到臺北市士林區(qū)戶政事務所申請改名為陳文,未料臺灣中文全字庫未收錄此字,改名得等當局造字;臺媒進一步以100個姓名常用字的同音異體字測試,發(fā)現(xiàn)高達三成七無法在全字庫中找到。民眾批臺灣一天到晚標榜e化當局,戶政機關卻連個中文字也打不出來,根本行政效率不彰。
從事廣告設計業(yè)的陳進益,多年前,為求事業(yè)順遂,在命理師指點下將姓名口頭改為陳文,并以此名印制名片,改名后果然順利許多。為了方便與客戶溝通、將名片姓名與個人證照登記姓名統(tǒng)一,日前他往士林區(qū)戶政事務所申請改名,沒想到卻被告知計算機中無此字,須等當局造字,“時間多久不一定”,期間身分證上,只能用黑框代替該字,為了爭取時效,陳無奈只好選擇計算機上已有的字,改名為陳“驄”文。
公文往返要2周
他批評,當局一天到晚標榜e化,戶政機關卻打不出字典中能找到的字,令民眾難以接受。臺北市士林區(qū)戶政事務所解釋,臺灣戶政機關都使用研考會所制定的“CNS中文標準交換碼全字庫”,該字庫中已有十萬多字,字庫中沒有的字須等造字,公文往返約須兩周。
民眾權益應第一
逢甲大學中文系教授謝海平表示,標準字和異體字僅為字型、寫法不同,兩個“驄”都是指毛色有青有白的馬,并不會因?qū)懛ú煌淖冏至x。淡江大學公共行政系助理教授陳志瑋認為,行政機關應該將民眾權益擺在第一優(yōu)先,不應以行政或其他理由推拖,應設法盡速改善。
“研考會”表示,今年內(nèi)會將:“教育部”異體字典內(nèi)容納入字庫,減少民眾“找不到字”的窘境。
[責任編輯:何建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