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臺灣網(wǎng)12月22日消息 據(jù)臺灣《中國時報》報道,雖然五市(臺北市、新北市、大臺中市、大臺南市、大高雄市)改制后合計舉債高達8000多億元(新臺幣,下同),已成為五市市長急需解決的頭疼問題之一;不過,臺當局“經(jīng)建會主委”劉憶如昨天(21日)仍表示,希望臺當局“財政部”能考慮提高地方政府舉債上限,讓地方政府擁有更多財政自主權(quán),才能投資更多公共建設。她也建議五市政府可發(fā)行債券,藉海外資金發(fā)展市政建設。
劉憶如昨天表示,為避免其它縣市邊緣化,應該要多投資公共建設以創(chuàng)造均等就業(yè)機會,因此,臺當局“財政部”與臺灣立法部門應該要修法提高地方政府的舉債額度。
劉憶如指出,雖大眾對于政府舉債觀感不佳,并常會抱怨相較于新加坡失業(yè)率2.2%,臺灣失業(yè)率高達4.92%。但根據(jù)亞洲開發(fā)銀行在今年7月所公布的最新報告指出,新加坡舉債除以GDP的比率高達110%,臺灣僅33%,相差幅度甚遠。
劉憶如說,如果民眾希望有建設,當局卻沒錢,而民間參與投資也有限時,該怎么辦?“如不提高舉債額度,建設作不出來,屆時民眾恐又會批評,怎么政府建設效率這么差?”她說,當然希望民眾或民代還是能嚴格監(jiān)督舉債用途,“但不能因噎廢食!”(中國臺灣網(wǎng) 孫金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