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林官邸正房
士林官邸正房一樓的大客廳
蔣介石夫婦居住了整整26年的臺北士林官邸,對于老一輩臺灣民眾來說極具神秘色彩。“戒嚴”時期,這里“十步一崗、五步一哨”,維安規(guī)格比“總統(tǒng)府”還高。雖然士林官邸早就對外開放,但蔣介石夫婦居住的正房卻一直未曝光。近日,臺北市政府宣布,官邸正房將于2011年1月2日正式開放參觀。
修復工程花了1.16億
士林官邸于1949年整建完成,1950年蔣介石夫婦正式從陽明山行館遷居至此,一住就是26年,直到1975年蔣介石病逝。官邸主建筑包括“正房”、“招待所”、“凱歌堂”及“慈云亭”四處,其中凱歌堂、慈云亭及外圍園區(qū)已于1996年開放。臺北市文化局表示,官邸園區(qū)確實漂亮,但只有參觀正房才能真正了解蔣介石夫婦當時的生活情境。
正房為墨綠色的兩層樓斜頂式建筑,面積約2244平方米,里面共有5000件物件。明年開放的是正房一樓,主要包括門廳、穿堂、蔣介石夫婦喜愛在此看膠卷電影的小客廳、餐廳,以及用來接待外賓和舉行家庭聚會的大客廳。正房二樓是蔣介石夫婦的臥室、書房及幾間客房。建筑風格雖屬西式,但內(nèi)部陳設仍屬中國傳統(tǒng)風格。文化局表示,因二樓空間狹窄且物件較多,暫時不開放。
2003年宋美齡過世后,臺“總統(tǒng)府”就決定對外開放正房,2006年開始復修正房主建筑。但因年久失修及白蟻問題,加上修復“古跡”須依造《古跡維修法》,程序繁多,耗時較久。2009年9月正房又不幸遭遇一場火災,導致主建筑修復拖到2009年底才完工。此后,臺“總統(tǒng)府”花了一年時間修復保養(yǎng)地毯、家具及點交文物,直至今年10月才大功告成,正式交給臺北市文化局管理。文化局透露,修復工程共耗資1.16億元新臺幣(4元新臺幣約合1元人民幣),“材料用的都是上好木頭,絕對值得”。
層層電網(wǎng)戒備森嚴
蔣介石夫婦居住期間,士林官邸被電網(wǎng)層層包圍。據(jù)島內(nèi)蔣家傳記作家王豐介紹,這里之所以戒備如此森嚴,是因為它不僅是“總統(tǒng)官邸”,更是臺當局重大政策的決策中心。
據(jù)悉,1953年至1954年臺當局與美國商談“中美協(xié)防條約”時,蔣介石和臺“外交部長”葉公超就是在士林官邸和美國國務卿杜勒斯討價還價。1950年朝鮮戰(zhàn)爭爆發(fā)以及1958年金門炮戰(zhàn)時,士林官邸也是蔣介石和幕僚商議對策的地方。與此同時,蔣介石夫婦也在這里接待了不少賓客,如美國副總統(tǒng)尼克松、總統(tǒng)艾森豪威爾與副總統(tǒng)約翰遜曾分別于1953年、1960年與1961年赴臺訪問時造訪過官邸。
隨著蔣介石夫婦的相繼去世,士林官邸的政治色彩逐漸淡去,周邊逐漸發(fā)展成新豪宅聚落。士林官邸周邊土地原本為限用地,2000年臺北市政府對此解禁,吸引大批建筑商進場。不少企業(yè)名人深信士林官邸的“帝王風水”說,紛紛購地打造家族宅院。2009年有建筑商在此推出“士林官邸”商辦樓,開出91萬新臺幣每平方米的天價,一度引起臺“央行總裁”彭淮南、臺北市長郝龍斌等人關(guān)切。(世界新聞報 記者/韓朵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