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臺北12月14日電 (記者 劉舒凌 楊程晨)著名詩人余光中14日在臺灣高雄病逝,突然傳來的消息讓臺灣文藝界人士連稱惋惜、遺憾。作家張曉風說,余先生一輩子創(chuàng)作很多詩歌,對臺灣現(xiàn)代文學的影響既深且遠,大師級詩人的位置無人能取代。
接受中新社記者電話采訪時,張曉風推崇余光中:他既是詩人,創(chuàng)作之余在學術上也有其成就;更了不起的地方,是中英文、古今中外文化修養(yǎng)都非常好;用字、煉字之精致別人很難企及,他是文字方面的全才。
3個月前,張曉風曾赴高雄看望余光中,當時看先生(去年曾因跌倒,致顱內出血)走路雖遲緩,談吐還是很風趣。她說,本來已經(jīng)與九歌出版社一位編輯相約近日南下看望,沒想到今天突然接到友人電話,說先生已經(jīng)過去了。
張曉風告訴記者,她和余先生在文學觀念上比較接近,作為新文學時代的寫作者,卻都認為古典文學是很值得保留的。
2005年,余光中和張曉風攜手多位文化人發(fā)起“搶救國文教育聯(lián)盟”,分別擔任召集人、副召集人,反對主政者把意識形態(tài)帶入文化教育,為提升日漸頹喪的語文教學做出各種努力。直到去年,考慮到重新上臺的執(zhí)政當局聽不進建言,他們相繼退出。
張曉風說,但我和余先生個人在有關場合還是盡我們的努力,呼吁民眾的語文程度應該得到充分發(fā)展,“我們走過去,相信還是會有痕跡”。
14日于臺北舉辦的2017誠品年度閱讀報告發(fā)布活動中,時報文化出版企業(y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趙政岷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說,余光中先生的離開對臺灣整個文化出版界是損失和遺憾。
他認為,橫跨好幾個世代的臺灣人都是跟隨著余光中的作品一起長大,直到現(xiàn)在,這些文字仍是教科書的一部分。老人家是傳統(tǒng)文化人的典型,留給大家很多懷念;晚年他仍筆耕不綴,這樣的精神很值得后輩去學習。
“雖然他已經(jīng)離開了,我相信其作品還會再傳承好幾個世代,在華人世界繼續(xù)發(fā)光發(fā)熱。”趙政岷說。
青年作家、文化評論人朱宥勳認為,陳映真、余光中等作家先后離去,讓人感受到臺灣一個文化時代逐漸凋零。臺灣有些對余光中的評價比較復雜,再過若干年時間,相信大家能較公平地看待他的文學成就。
誠品書店副總經(jīng)理林婉如介紹,誠品書店至少留存著超過120種余光中先生的書籍,近期會在各個書店加緊企劃相關書展。(完)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