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當局“文化部長”鄭麗君。(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中國臺灣網(wǎng)7月29日訊 據(jù)臺灣《中時電子報》報道,臺當局“文化部”日前舉辦“國家語言發(fā)展法”草案公聽會,“文化部長”鄭麗君聲稱,過去語言政策只推動華語教育,現(xiàn)在要復振“母語”,從一元化走向多元化。對此,島內(nèi)作家王豐諷刺,這個“法案”絕對可以列為民進黨上臺一年兩個月以來最大政績。他酸,鄭麗君想法邏輯異于常人,賴神(賴清德)恐怕不是她對手。
據(jù)報道,臺當局“文化部”7月初公告“國家語言發(fā)展法(草案)”,陸續(xù)舉辦6場公聽會。在7月23日舉行的最后一場公聽會上,鄭麗君宣示,將編列預算籌辦“臺語(即閩南語)頻道”,訂定閩南語及“臺灣手語復振辦法”,甚至研擬將把“臺灣手語”也納為官方語言,并要求語言文化尊重“多元”。此事被島內(nèi)學者解讀為是“去中國化”、“文化臺獨”的做法。
王豐表示,他前幾天看到鄭麗君表示將盡速完成“國家語言發(fā)展法”“立法”時,腦子里忽然出現(xiàn)了一幕《西游記》唐僧遠赴天竺國取經(jīng)的滑稽畫面。他諷刺表示,鄭麗君“天竺國”取經(jīng)“南向政策”卓然有成,臺灣搞多元“國語”真有才。
他諷刺說,鄭麗君弄出來的這個草案,說明了民進黨當局的“南向政策”卓然有成。絕對可以列為民進黨上臺一年兩個月以來最大政績,驚天動地,絕對可以振古鑠今,光照人寰。
王豐表示,印度把“印地語”和英文作為兩個重要的“官方語言”,但印度這個由上千個種族組成的復雜地區(qū),可能怕引起種族暴動,不敢冒然制定“國語”。印度固然“只有”兩種官方語言,但也承認了通行于印度各地的二十一種“預定官方語言”,為了不得罪其它的少數(shù)族裔,同時還登記有案了1600種以上的地方及民族語言,有人估計印度通行的語言有3000種之多。
王豐諷刺表示,鄭麗君不愧是臺灣大學哲學系高材生、法國博士,想法邏輯異于常人。他并諷刺表示,如此優(yōu)秀的“閣員”,賴神恐怕不是她的對手。他感嘆,“我們的子孫到底要花多少時間學‘多元國語’,人生苦短,恐怕還沒學會兩種,老命就‘葛’了。媽呀,臺灣人有多少精力去搞‘多元國語’呀?媽呀,我每次都被學哲學的打!”(中國臺灣網(wǎng) 李寧)
[責任編輯:李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