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wǎng)臺北3月20日電(記者李寒芳 蔣志強)鼓樂隆隆,琴聲泱泱。20日上午8時,臺北孔廟春季祭孔典禮開始。2000多名臺灣各地民眾和來自大陸及海外的賓客,聚集在這座擁有120多年歷史的孔廟里,共同敬奉中華民族的至圣先師孔子。
鳴鼓過后,執(zhí)事者各司其事,正禮官、陪祭官、分獻官、正獻官就位,孔廟大成殿正門緩緩開啟,祭祀人員依明朝古儀有條不紊地進行迎神、進饌等多達29個禮儀項目的祭奠儀節(jié)。孔子在臺灣的第79代孫、奉祀官孔垂長上香,代表儒家精神代代延續(xù)。伴隨著悠揚回旋的中國最古老宮廷音樂雅樂,六行六列身著赤色長袍、束淺藍色腰帶的佾生手執(zhí)象征陰陽和諧的鑰、翟,搖麾起舞。
據(jù)介紹,祭孔始于孔子去世后的第二年,最初每年僅秋季一次,至東漢實行春秋兩祭。臺北孔廟除了每年秋季祭孔外,從2008年起推行“春日祭孔 躍動儒風”的釋奠古禮。
“春天是一年中萬物生長之季節(jié),因此春祭相別于秋祭會更加活潑。”孔子第76代孫,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生孔立宜告訴記者。
進入第三個年頭的臺北孔廟春祭注入了更多創(chuàng)新的元素。典禮中的佾生、禮生、樂生、歌生均為中小學生扮演,27道饌品由臺北市開平餐飲學校學生根據(jù)孔子飲食哲學,采用時令與本土食材研發(fā)制作。今年裝盛饌品的189件祭器也是全新打造。
莊嚴肅穆的典禮過后,就到了民眾最喜愛的分贈“智能糕”環(huán)節(jié)。當天,臺北市孔廟準備了1000份春祭紀念品,包括“智能糕”、印有金榜題名的“智能本”等。記者看到,民眾早早就排起長隊,其中不乏父母帶著孩童。一位來自桃園縣的小學四年級女孩從正禮官手中領到糕后,還不忘認真地說“謝謝孔子爺爺”。
廣場的另一邊,來自韓國、臺灣等地的小學生們正一板一眼地跳起佾舞。這是當天典禮中“國際佾舞交流展演”的一部分。正禮官黃呂錦茹說,在春祭的向?qū)W祈福儀式中加入中外學子朗誦經(jīng)典、獻才藝等活動,更能展現(xiàn)儒家文化國際化及年輕化的特色。
“生活化、活潑化的方式,拉近了古人孔子和現(xiàn)今社會的距離!笨鬃拥75代孫孔祥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