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俄羅斯156個高科技工藝項目在“中俄貿易經濟論壇”上簽約落戶中國。本屆論壇由中俄友好協(xié)會和俄中友好協(xié)會共同主辦、中國·吉林中俄貿易交易有限公司和俄羅斯·俄中貿易經濟合作中心共同承辦。156個高科技工藝項目,包括破石機、汽車點火裝置、地質雷達、超導材料等63個節(jié)約資源項目,遠程醫(yī)療設備、診斷治療儀等53個醫(yī)療和生物工程項目,纖維狀材料、制動器用炭材料等17個新材料,廢水環(huán)保處理等23個環(huán)保及農業(yè)項目。
會上,俄羅斯駐華大使拉佐夫介紹,2007年中俄兩國的貿易額已經達到了480億美元,增幅達40%—48%,增幅為近年來罕見。兩國領導人提出在2010年兩國貿易額達到600億—800億美元,考慮到近兩年貿易額的增長速度,這個目標一定會提前完成。目前中國是俄羅斯第三大貿易伙伴,而俄羅斯是中國的第七大貿易伙伴。許多與會專家表示,中俄貿易將穩(wěn)步增長,其中在科技領域的合作潛力巨大。
中國對俄出口正在多元化
雷日科夫(俄羅斯聯(lián)邦委員會委員):近年來,中俄兩國經貿關系發(fā)生了質的變化。我們很高興地看到,在最近十幾年來,中國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俄羅斯也擁有非常巨大的科技潛力、生產潛力。兩國作為近鄰,理所當然地應該共同發(fā)展本國經濟,造福于兩國人民。
我想指出的是,兩國貿易進出口的組成并不能夠盡如人意,如大使所提到的,中國對俄出口在多元化,俄羅斯對華出口和往年一樣,其中2/3都是來自于石油產品以及林業(yè)產品。非常遺憾,機電產品對華出口比例只占1.5%。我認為,我們兩國尤其是俄羅斯擁有非常巨大的科技實力,在發(fā)展科技型產業(yè)、生產高科技型的產品方面擁有巨大潛力。所以,我們應該對兩國的貿易結構進行認真研究分析。
對俄高科技產品出口增加
奇普拉科夫(俄羅斯駐華商務代表):2007年中國對俄的出口急劇增加,因為中國的商品確實很有競爭力,價廉物美。對俄羅斯很多商人來說,中國的商品越來越有吸引力。中國對俄出口將會穩(wěn)定的增長。俄對華出口是什么呢?主要是原材料、石油、天然氣、木材。現在中國對俄羅斯的出口除一些傳統(tǒng)產品比如玩具、服裝之外,還增加了高科技產品以及機電產品,其中機電產品占30%。我想這種趨勢可能會延續(xù)下去,雖然會有一些小的調整,但中國對俄出口將會穩(wěn)定的增長。
我們應該在現有的基礎上擴大合作領域,尤其是地區(qū)之間的合作和企業(yè)之間的合作,因為企業(yè)間的合作是推動兩國經貿合作關系發(fā)展的主要力量,他們會直接影響到兩國的經貿關系。
金融領域合作取得長足進步
陳元(中國國家開發(fā)銀行行長):中國經濟的持續(xù)增長為兩國加強經貿合作帶來了良好契機。不斷深化的戰(zhàn)略合作伙伴關系,日益完善的合作機制,資源和產業(yè)結構的優(yōu)勢互補,其巨大的市場容量都為加快兩國的商品、資源、技術和資本的流動奠定堅實基礎。
金融是中俄經貿合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兩國在金融領域的合作已經取得長足進步,特別是2006年以來,兩國銀行金融機構合作明顯增多,邊貿本幣結算容量逐步擴大。銀行卡保險、代理行網點、網絡建設、反洗錢合作進一步加強,有力支撐雙方經貿進一步發(fā)展。
近年來,中國國家開發(fā)銀行積極與俄羅斯有關機構開展合作,在促進兩國經貿合作方面取得積極的成果,特別是上海合作組織銀聯(lián)體成立以來,國家開發(fā)銀行與俄羅斯外籍銀行、外貿銀行、儲蓄銀行等一批俄大型銀行在銀聯(lián)體多邊框架下進行了卓有成效的合作,與俄外貿銀行、儲蓄銀行等主要金融機構建立了合作關系,與俄聯(lián)邦銀行、地方銀行、石油公司等俄大型企業(yè)建立了合作平臺。截至2007年,我行實現對俄貸款額55億美元,涉及油、氣、電力、礦產、林業(yè)、基礎設施等諸多領域,支持了一些兩國政府共同關注的大型合作項目。
技術領域合作前景廣闊
劉。ㄖ卸碛褏f(xié)副會長):在這次論壇會上,我聽到了將有156項高新技術項目落戶中國,實在令人高興。我對如何加強中俄兩國技術合作提出一些建議:
一、發(fā)展兩國在能源領域的經濟合作,包括在石油、天然氣領域、高壓輸電技術領域、核能技術領域等方面,為兩國經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將帶來共同的利益。
二、開展在保護環(huán)境領域的技術合作。
三、發(fā)展信息領域的合作。
四、建議開展地下工程領域技術合作。俄羅斯有長期的地下工程領域施工、運營、管理方面的經驗。目前,中國城市正在計劃建造地鐵和其他地下工程建筑,雙方技術合作有廣闊的空間。
五、繼續(xù)開展在航空航天、激光技術、材料科學等領域已有的比較成功經驗的交流和合作。
上述這些建議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特點就是我們選擇了雙方都有豐富經驗成果的領域,這些領域又是所急需的。(本報記者 李霞)